196体育今年以来,外部需求环境恶化,致使中国钢材出口受到冲击BG大游。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国累计出口钢材3346.1万吨,同比下降10.5%。与此同时BG大游BG大游,中国钢材间接出口却有一定幅度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口机电产品金额同比增长4.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1%。其中汽车累计出口量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挖掘机出口量同比增长72.2%,装载机出口量同比增长19.5%,增长势头尤为强劲。
中国机电产品等钢材间接出口量的较多增加,在一些重要耗钢产品领域中弥补了国内需求不足,拉动了国内工业生产。据统计,今年1-6月全国各类装载机销售量同比下降23.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下降34.5%;出口销量增长19.5%。同期全国挖掘机销售量同比下降36.1%,其中国内销量下降52.9%;出口增长72.2%。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6%,但出口量却增长47.1%。
今年以来货物出口量的较大幅度增长,给予了工业生产有力支撑。据统计,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0.84%。从二季度走势来看,其V型复苏态势明显,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下降2.9%,强劲反弹至6月份的增长3.9%BG大游,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重要耗钢产品中,6月份全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6.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20.8%。
展望下半年中国钢材间接出口形势,虽然严重通胀削弱总量需求,致使全球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但中国钢材出口,主要是间接出口依然存在一些机遇,提供出口需求新空间。
一是美国有可能削减中国商品进口关税。现今全球通胀的“重灾区”就在美国。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加速至9.1%,创下40年来的新高。经济学家警告:如不采取措施,美国通胀将进一步上升。美国物价水平之所以持续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一段时间美国的政府逆全球化,对于中国商品征收大量关税,提高了进口成本。为此,目前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修改中国商品“301条款”关税,以及针对一些特定产品免除这些关税的程序BG大游,以消除部分物价上涨压力。这是一道美国治理通胀绕不开的坎。如果部分对美出口关税获得减免,自然有利于钢材出口,主要是钢材间接出口。
二是中国商品替代效应获得增强。现今放眼全球,较为廉价并且物美的商品主要来自中国,并且因为中国疫情形势明显好转,中国的供应链更为可靠。另一方面,全球大部分地区供应链因为疫情与俄乌战争受到很大冲击。供应不足也是其物价高涨的重大影响因素,这就使得中国商品国际市场上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增强,对于中国世界工厂运作较为有利。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尽管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恶化,但中国货物出口,包括钢材间接出口仍然具有很大韧性。即便是钢材直接出口,亦连续两个月出现了较大幅度同比增长,其中6月份全国钢材出口量同比增长17%,5月份同比增长37.6。这些都显示了物价上涨压力,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采购需求上升,中国钢材间接出口继续旺盛,比预期要好很多。预计随着全球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甚至进一步上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对于中国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的依赖将会加剧。这也会使得中国钢材出口,尤其是其间接出口具有很大韧性,甚至呈现更加旺盛格局。
三是全球遭遇“电力危机”,产生中国商品出口需求新空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燃料价格飙升加之天气炎热,全球许多国家出现“电荒”,并且推动电力价格大涨。有分析认为,全球多国面临电网故障或缺电的风险,可能是市场的下一只“黑天鹅”。除中国外全球主要国家电力危机的爆发,将使其制造业遭遇冲击,进而会为中国制造与出口提供新的空间。
四是中国机电产品竞争力提高,占据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份额。近些年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重要耗钢领域中,继家用电器、集装箱等产品国际市场占比不断提高之后,船舶、汽车、成套机电设备等出口量亦在迅速增加,国际市场占比迅速增加。譬如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47.1%,预计下半年出口形势依然不错,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有可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家。
中国钢材间接出口的另一重要领域是船舶出口。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继续位居第一。其中6月新承接船舶订单达476万载重吨,环比增长107%;造船完工量422万载重吨,环比增长64.2%。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中国船舶企业手持订单充足,生产任务饱满,产能利用率情况较好。一些造船企业订单已经排至2026年,这些均显示了中国钢材间接出口的巨大后劲。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