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全球态势

  196体育当今世界,在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驱动下,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劳动力市场和未来工作形式。在此进程中,数字化也将不断为教育创新赋能。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给全球教育事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唯前瞻者,方能谋未来。2023年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繁荣。数字教育的发展,能够让不同国别、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少年在共同的数字空间里共学共思、共同成长,能够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密切地开展人文交流,从而加深交流、理解、包容和信任,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扎根中国、融通中外”,这是习对办好中国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国际合作是全球教育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各国应携手推动守正创新,共同探索数字教育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不懈努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国际合作视为数字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行动举措,积极发挥数字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公共管理决策、专家研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数字设施建设、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能力建设、数字平台搭建、数字资源共享、数字学分互认等方式,凝聚合作共识BG大游,深化务实合作,密切师生交流互访,联合培养优秀人才,携手创造更多研究成果,共同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搭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深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多样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纽带,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战略共识是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许多国家、国际组织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有效形式,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逐步凝聚起国际共识。总体来看,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院校的广泛认可。

  国际组织倡导推动。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全球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呼吁全球重新团结起来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受“教育的未来”倡议启发,强调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新理念的重塑需要增进全球交流互助,加强高等教育“全球共同利益”,这需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团结与交流,承担规范共同利益的作用和责任。2023年世界教育论坛聚焦绿色教育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两项关键举措,重点关注全球教育联盟这一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合作组织,目标是建立协调一致的全球伙伴关系,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各国具体情况,利用数字学习的力量,通过加强合作行动、加大投资力度来缩小教育鸿沟。欧盟委员会为解决数字技能差距,先是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提出高质量、包容性和无障碍的共同愿景,旨在支持会员国的教育和培训系统适应数字时代;其后推出《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强调要注重各方的密切合作,建立合作交流平台。2020年,二十国集团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呼吁,各国应增加对远程教育方面的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信息沟通,同时拓展技术应用、共享优质资源,以建立更强大和灵活的全球教育体系。

  主权国家引领前行。中国领导人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中强调数字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要着眼数字时代人才需求,建立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与东盟通过举行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倡议发展数字教育,加强数字战略对接,举办数字教育论坛,推动成立数字教育发展联盟,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在数字教育标准制定、网络数字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合作。2022年,我国教育部在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新型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角度提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方向。爱尔兰发布《影响2030:爱尔兰研究和创新战略》报告,强调将与欧盟和全球开展合作,共享包括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内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高等教育2025愿景》,强调推行智慧教育,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

  高等院校最为活跃。在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清华大学提出,大学应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在2021大学校长全球论坛第三场分论坛“重思在线教育的未来与新使命”上,与会校长呼吁全球高等教育积极投入到国际合作中来,认为“全球大学建立更紧密牢固的伙伴关系,才能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增强民众的信心,才能促进彼此的合作,才能发挥人类的最大潜力”。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指出,未来高等教育更需意识到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大学校长不仅需要有充分的合作精神,还要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大学校长表示,与过去相比,当下的国际合作更为重要。在世界慕课联盟理事会上,与会校长倡议各高校要协同创新,共同搭建全球课堂平台,合作开发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合作探索融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保障全球课堂的教学质量。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基础,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携手高科技企业走出去,为发展中国家教育数字化提供开发援助,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移动网络覆盖,开放远程教育平台访问权限,强化技术创新应用。

  从实践来看,双边多边发展援助是数字教育基础设施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全球教育联盟伙伴合作,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在线教育内容,在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免费远程教育平台访问权限,使学生能够继续在家学习。设在中国深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与多个技术产业开展合作,研发最新的教育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帮助全球伙伴院校建立智慧教室,提供硬件基础设施支撑;通过与企业的公益性合作,由中国的企业为亚非等国家的高校无偿捐赠相关的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支持,为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的伙伴院校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充分利用教育数字化技术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这些国家主要分散在大洋之上,提供教育等基本服务具有挑战性,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学生长期缺勤、课程中断和教育损失。对于普及数字化学习而言,这些困难则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国海以及加勒比地区,分散着22个国家约4700万人口,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不是活跃的互联网用户。太平洋地区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预计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经常使用互联网。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疫情中断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进程,数字鸿沟问题也更加凸显。为此,2023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全球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对话论坛,讨论如何激发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数字化潜力,并商讨应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的解决方案,强调数字技术已被证明是建设包容性知识社会的关键,新技术的使用和用户的增加,对信息的生产、使用、存档和共享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论坛强调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议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以确保此类创新用于共同利益,促进人权和包容;调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政策和总体规划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指南》和《人工智能与教育:决策者指南》,以加强国家层面的规划框架;突出媒体和信息素养等政策领域,以确保学习者掌握数字技术的关键技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提出“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旨在为所有学习者、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一个能够找到高质量、与课程相匹配的内容的平台。

  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大军提出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展人才领域国际合作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有力举措。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加强数字人才培养是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该领域国际合作的总体态势是教育数字化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政府、院校、企业等多种渠道,为数字化进程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数字产品,推出国际行动项目,协助培养数字化人才。

  在实践层面,中国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家及其人民的友好合作,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和在技术领域相对领先的地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才培养合作,加深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沟通,成为引领数字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的主力军。例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文莱技术大学合作,设立华为信息通信技术学院,在大学生中培养信息通信技术人才,使他们具备全球信息通信技术劳动力所需的技能。阿里巴巴集团与哥伦比亚科创中心合作,开展“全球数字化人才培训计划”,将中国探索出来的数字经济理念及模式分享给哥伦比亚,为哥方培养跨境电子商务骨干人才和种子人才。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联合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BRIN),共同举办中国-印尼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就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治理等议题开展交流并探讨合作前景。

  欧盟委员会重视解决数字技能差距,将2023年定为“欧洲技能年”,以解决欧盟目前广泛存在的技能短缺问题。欧盟委员会主席强调,欧盟成员国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在数字技能方面,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个人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急需对技能再培训和技能提升进行投资,以“使劳动力拥有合适的技能”并提高欧洲的竞争力。作为“欧洲技能年”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将实施有关数字技能发展的举措,为实现“数字十年”目标作出贡献。到2030年,80%的欧洲人将拥有基本的数字技能,信息通信技术专家达到2000万人。

  开展国际合作培训,促进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建设,是世界范围内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加强教师数字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是确保数字教育质量的关键。国际社会通过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高等院校、创新企业等多种主体,提供教育实践指南,开放在线教育课程,开设专门培训项目,积极促进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建设。

  强化政策引领,发布指导手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欧盟委员会鼓励数字技能培训,创建数字技能和就业联盟(Digital Skills and Jobs Coalition),聚集会员国、社会合作伙伴、公司、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提供者,致力于提高共识并缩小数字技能差距;创立数据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材料,围绕政策、影响、技术和数据质量四大主题开展网络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以提升学习者的数字和数据技能。世界银行倡议有效使用ChatGPT,为教师在改进课程质量、提出评估问题、作出语言诊断、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生学习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导。日本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报告,强调国际合作是培养专家级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提出要加强与欧美、亚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等区域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年轻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海外机会。2020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合作,多家合作伙伴提供支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教育资源建议书指导下的疫情期间开放教育实践指南》正式发布,为疫情期间180多个国家的教育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指导和示范。

  通过开放在线教育课程、开设专门培训项目加强教育工作者数字化能力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信托基金、中国商务部能力研修班等项目,开展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强化高校领导与政策制定者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国际能力建设研究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共同发起,协同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国家开放大学设计开发了“非洲教师在线和远程学习课程”,通过国际上的远程教育理念与适合非洲地区的案例,帮助非洲教师掌握远程教学评估技术和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斯洛伐克与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等合作,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再培训,帮助学校工作人员适应数字化转型挑战。韩国也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为援助对象国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培训。欧盟委员会举办数字与绿色能力网络研讨会,重点讨论高等教育如何支持创新能力发展、实现中等教育基础阶段数字化和绿色转型,强调将数字和绿色能力融入职前教师教育,继续培养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以支持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欧洲数字教育中心推出数字教育加速器(Digital Education Accelerator)项目,从强化团队培训和解决方案测试两个阶段推进BG大游。第一阶段包括每周辅导的在线课程,旨在提高创造力,促进创新,并鼓励前沿教育项目蓬勃发展。第二阶段,在根据每个团队的需求定制的独特环境中进行原型测试和验证,团队可以选择在创新实验室或现实生活环境中进行测试。团队、同伴和企业家学习是这两个阶段辅导的关键要素,也是“手艺”的关键要素,即愿意探索实施新想法并达到高水平的能力。越南与德国合作的三年职业教育改革计划,前期聚焦数字能力建设,以培训数字化转型团队、管理人员和职业院校重点教师的数字化认识、数字素养、数字教学法和混合学习等方面的认知和能力为重点,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研讨会、培训班、技术交流会、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等。

  平台是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载体,可以为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探讨合作的渠道和舞台。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创建合作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举办研讨会议,推动联合科研,积极探索多样化合作交流机制,大力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

  创建联盟、中心等机构是开展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2020年3月BG大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成立全球教育联盟,以支持各国推广应用最佳远程学习方案,全力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启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合作计划”,成立数字转型合作组织(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llaborative),旨在加速实现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指导全球教育联盟在2023年及以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新的数字转型合作组织是在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期间从私营部门和捐助方的对线个拥有实地数字技术资源和专业知识的联盟伙伴组成,将与成员国合作,共同引导教育数字化转型走向公平、包容和可持续,并重点关注五个关键领域,即协调和领导、成本和可持续性、连接和基础设施、能力和文化以及内容和课程。欧盟委员会创建欧洲数字教育中心(European Digital Education Hub),加强欧盟成员国在数字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旨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且适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的欧洲教育;推出欧洲数字技能和就业平台(Digital Skills and Jobs Platform),提供有关数字技能的信息和资源,如数字技能自我评估工具、资金和培训机会等。2020年12月,由清华大学发起,6大洲14个国家17所大学与3家在线教育机构共同创立世界慕课联盟(Global MOOC Alliance)。联盟召开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加强了中外大学在线教育管理者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了大学在线教育管理实践与经验,推动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发展和共享。由美洲、亚洲、大洋洲的60所顶尖大学创立的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提供相互联系、学习知识与技能、交流思想和文化的机会。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通过活动、专家网络、项目和工作组的形式促进伙伴关系和跨境合作,围绕在线、开放和远程学习的发展提供宣传和指导。

  搭建合作研究平台、通过会议分享交流是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另一重要形式。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联合发起“国际虚拟学术合作计划”,在促进高校数字化国际化合作的同时,强调为师生提供广泛的创新协作模式,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国际经验,培养师生的数字化和跨文化能力,为德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和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亚欧会议(ASEM)于2019年成立全球数字教育专家工作组,就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力及所面临的挑战等课题加强交流和研究。自2016年起,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高校连续举办多届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上千名教育和科技界专家学者参会,分享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理念和重要研究成果,发布《地平线中国区域报告》《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白皮书》等研究成果,推出“国家智慧教育战略联合研究计划”“教师电子图书馆”等系列项目,展示智能技术与教育系统融合的创新解决方案,搭建全球智慧教育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全球可移动国际化智慧教室”,衔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借力5G无延时传输等技术,帮助校方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论坛上,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中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签约共建智能教育实验室,标志着智能教育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南也加强了与德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合作,通过项目形式,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支持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越南职业教育培训总局合作开展了为期3年的职业教育改革计划,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做法包括: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就数字化转型的短期和长期战略发展计划、政策建议、管理者和教师数字能力发展等方面,向越南职业教育培训总局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支持越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型项目,引领重点行动,落实数字实践,支持越南职业教育培训总局实施全国范围的活动,如远程培训调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电子教学设计竞赛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审查等;为职业教育合作院校提供直接咨询和培训服务,以开发和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支持职业教育机构及其合作伙伴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软件设备建立电子学习室/工作室、虚拟会议室、云服务器,开发学习管理系统和开放教育资源平台。

  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是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信息时代具有迭代性质的高质量资源扩展方式,是促进全球优质资源均衡共享的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地区和高校依托各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实现国家间、地区间、高校间的数字教育合作。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与院校、企业共同发起建立国际网络教育学院,通过开放课程共享与系统渐进的认证课程体系,促进全球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欧盟资助了一项数字资源开发项目,摩洛哥卡迪阿雅德大学等高校加入这一项目,共享欧洲和南地中海国家的14个合作伙伴的优质教育资源。

  国家慕课平台建设不仅面向本国,也面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部门推动高校分享在线教学经验和成果,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首批上线门英文版课程,涵盖医学与疫情防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生态、经济与发展、艺术与设计、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面向未来与创新创业等八个领域。与此同时,还指导推出“爱课程”“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已免费提供14个语种近千门国际课程,全球累计学习人次达67万。美国、俄罗斯、泰国的慕课课程陆续登陆中国在线年实施“法国数字大学”计划,搭建法国数字大学平台FUN-MOOC,推广开放式在线课程,吸引上百个高等教育机构加盟,创建269个慕课学习点,拥有遍及全球近百万名慕课学习者。国际慕课平台上的俄罗斯课程以及俄罗斯慕课平台上的课程等都对外国公民开放并提供免费访问。预计到2025年,在线课程的外国学生人数将从11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

  院校及其他有关机构也积极推进课程资源全球共享。清华大学开设全球融合式课堂和全球公开课,推动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成为公共产品,提升科学传播影响力,2021年秋季学期的8门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230万。德国也开放高等教育课程,自2015年起,一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机构为战乱国家与地区的难民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免费的在线学习机会,通过建立开放的在线学习平台,共享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

  探索并推动世界范围内学分、学位和学历互认,是教育国际化发展变革的重要趋势。由于涉及利益主体更为多元,制度约束更为复杂,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相对来说也更具挑战性。近年来,多边学历学位互认联通在世纪疫情影响下加速转化落地,全球高校之间在线教育学分互认已逐步探索实施。

  国际组织引领推动全球认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会员国密切合作,推动原有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学位地区公约更新,推动制定《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推动多边学历学位互认联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依托深圳信托基金项目,为非洲十国开发相应的质量评估工具,促进对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学习项目等的资格互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发布的《全球区域和国家资历框架目录》的统计,全球建立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总数已超过150个,占联合国列出的193个主权国家的四分之三。从全球看,基于资历框架的学分互认进入跨地区和跨国家互认阶段,已建立7个区域资历参照框架,为126个国家提供了跨国资格和学分对接的标准及学分互认。

  许多国家尝试建立互认机制BG大游。由中国高校发起成立的世界慕课联盟,推动11个国家13所著名大学实现学分互认。APRU虚拟学生交流计划实现了大学之间学分互认。法国依托FUN-MOOC平台自2016年起推出在线认证系统,由开发相关课程的机构为通过考试的考生颁发证书,为慕课机构发放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学分开辟了道路。俄罗斯以国际联盟形式开展合作办学,提供个性化国际互认课程与高端科研实验室。

  世界银行创建“教育技术准备指数”赋能教育改革,监测和支持全球教育技术政策与实践,使各国能确定良好做法和加强教育技术政策的领域,并监督政府在数字教育领域取得的进展。该工具有助于开展跨国分析,作为收集有价值信息的可行工具,激励行动并向高层决策者表明一个国家的教育技术准备程度。“教育技术准备指数”的结构分为六大支柱: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设备、连接和数字资源,旨在作为一种高水平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工具来为决策提供信息,并表明学校为何、在何处以及如何实施数字工具,以增加学习机会并减少不平等现象。在2022年的试点阶段,“教育技术准备指数”在5个国家实施:多米尼加共和国BG大游、尼泊尔、越南(胡志明市)、塞拉利昂和尼日尔。试点评估发现,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成功整合则需要确定优先层级、有效实施和监控进度。支持教育系统的教育技术战略不应只是一个高层次的蓝图,更应确定目标、治理、路线图、技术团队、业务计划、质量标准和监控计划。

  越南致力于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协商合作,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共同标准,消除各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壁垒,推动各国数字技能标准统一和文凭、证书互认。欧洲数字教育中心举办微证书主题研讨会,旨在确定执行《欧盟委员会关于促进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的微证书的建议》的最佳方式,通过寻找方法来利用这一立法基础,在整个欧洲大陆和其他地区加快对短期教育的采用、接受和承认。

  总之,顺应新一轮新兴技术变革趋势,数字教育为教育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的渠道、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日益成为影响甚至决定教育发展的战略议题,成为实现教育领域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公平革命的战略选择和创新路径。我们认为,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为新时代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工具,提高了教育对外开放管理决策效率,丰富了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文交流实践的手段。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不只是数字工具与传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简单结合,也不应将其简化为一种软实力工具,而应将其视为教育对外开放工具、教育对外开放模式、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等多层次变革的新阶段。数字教育工具的前沿技术竞争、数字教育平台的话语权竞争、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整体战略之争等,正在成为当前数字教育国际合作的焦点。推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需要深入理解数字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态势,寻求具有国家特色的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之路,同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与国际行为体、国际组织、院校主体等的双向多元沟通,保持数字教育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作者熊建辉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研究员,孟雅琴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