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BG大游百年芳华 精彩绽放

  196体育9月中旬,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在吉林市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并不多,而百年后仍然生机盎然的学校更是寥若晨星。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是其中的佼佼者。

  百年是历名的一个拐点。站在这个拐点上,回望百年学校发展历程,校长路增垚感到“这是岁月对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宝贵的馈赠”BG大游,同时,他也感念先贤“在百年的历程中,艰辛不缩其志,浮目不易其心,浩气长存,光耀史册”。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经历了怎样的百年历程?出现过哪些知名校友?她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吉林新教育始于民国初年,中华民国新政府建立后,成立了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清末教育做了重大改革:改良取缔私塾,发展新式教育,新教育渐入正轨。

  1917年,吉林市当时还叫“永吉县城”,3月,在东商埠(现重庆路)“永吉县城区第十三小学校”成立,这就是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前身。

  1936年日伪统治时期,日本施行奴化教育,将学校与当时在维昌街、提法司等地的3所小学合并,改名为大马路国民优级学校。

  1939年由日本人设计,在吉林车站西南侧(现校址)盖起了一所新校舍,由日本人接任校长。

  1945年,吉林市第一次解放,成立了民主政府,学校进入恢复期,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学校改名为吉林市朝阳区中心国民学校。一年后,随着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转移,接管了吉林市教育,学校处于半停课的状态。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第二次解放,在中国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劳动人民的子女免费入学BG大游,入学率成倍增长,教育回到了人民手中。

  上个世纪50年代,学校又几易其名。1952年学校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1957年,学校受反右和的影响,文化课学习基本停止。直到1960年底,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上个世纪60年代,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在对外交流中获得好评。1966年至1976年学校受到“文革”的冲击,教育水平急剧倒退,学校秩序混乱。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再次开始走向蓬勃发展之路。1979年7月新教学楼建成。

  1980年8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列入全省首批办学的重点小学之一,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时任校长李勃生是一名勇于改革的教育家,他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教职工全员教育岗位责任制,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前教育、电化教学、语文学科等教改实验属吉林地区首创。他还创建了全市小学第一个女子篮球队,为发展吉林地区的小学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7年郝文祥任校长, 新班子继续“五年做贡献”,抓教育特色, 实现新发展。学校办学业绩突出,被市政府命名为“教书育人先进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艺术传统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学校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特点的实验学校,走进先进行列的育人阵地。

  1992年许淑琴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首批进入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行列的一所学校。

  2007年陈福任校长。2013年学校领导班子在多年来现代学校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顺应教育”的办学思想,学校走上了以顺应教育为文化内涵的发展之路。学校在幼小衔接、社会实践课程、信息技术、篮球、器乐、舞蹈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品牌,获得了很多“国”字号殊荣。

  2016年在吉林市二实验任了9年书记的路增垚接任校长,他把教育的目光放在了“世界”层面、放在了“将来”层面。同年11月,原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孙茂文调任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任党总支书记。新一届领导班子依法治校,攻坚克难,解决了多年来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发展进入全新轨道。学校延续了“顺应教育”,并在“顺应天性”的基础上,加入了“开发潜能”的内容,丰富了其内涵。“顺应教育”得到了持续而深入的发展。

  回首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发展史,其实质就是一部吉林教育发展的历史,在历史的大潮中,既受到时代的影响,又影响到了时代。

  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发展的历史洪流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学子,早年的已经淹没在历史中,无迹可寻,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很多优秀校友,像一颗颗耀眼的星辰一样,闪耀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发展的星空中,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个世纪50年代,原吉林市委副书记冯俊来曾就读于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当时学校假山旁边的凉亭周围,孩子们种上了小树,象征“和小树一起成长”。后来,学校号召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要回校看看小树,冯俊来还默默回到母校看望老师BG大游,看望当年栽种的小树。

  1953年,毕业于吉林市第二实验的孙桂芝,生前为吉林市第一化工厂工人。1959年为抢救国家财产扑向燃烧的炉台……牺牲时年仅19岁,成为向秀丽式的英雄。“舍己为人,精神不死”,牺牲后她被安葬在北山烈士陵园,并为其修建了纪念碑。

  陈淳——这个被群众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在一本书中回忆了1960年至1963年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小学高年级时,正处在我们国家的3年经济困难时候……虽然生活很困难,但学校的业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每年都安排野游,野游时我中午带的食品多是食堂做的烤糕,还带一个鸡蛋。” “人们常说,第一次永远是最难忘的,也是我迈出了人生里程的第一步,所以小学生活是我半生以来的‘奠基’岁月。”

  校友赵仁智是一位杰出的机械设计工程师,上世纪70年代曾参与设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压力天平式水文三用电传仪。本世纪初,他主持了多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他在给母校百年庆典的贺诗中写道:“科技办学结硕果,雨浇绿叶助花鲜”。

  校友付宝荣是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核心成员,司职中锋,曾入选世界最佳阵容。2008年奥运与队友一起获得历史首枚银牌。她在给学校百年的祝福中深情地写道:“母校给了我强健的体魄,更给了我坚定无畏的品格。”

  1997年在吉林市二实验就读四年级的、年仅10岁的李琳被上海戏曲学校录取,后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在校期间曾多次荣获学生奖学金和恒寿堂优秀奖学金。她参演的《少林武魂》在百老汇首演并轰动纽约,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

  刘大可是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87级学生,现任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多次获得戏曲大赛全国大奖,还与作曲家谭盾、导演张艺谋合作创排歌剧《秦始皇》等,参演多部作品,演出作品遍及世界各地BG大游。2017年4月他回到母校,为同学们进行京剧文化讲座。他说:“母校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拓宽了我的国际视野;母校人人出彩的理念,培育了我们的个性特长,无论我身处何地,仍然心系母校……”

  正是这样的薪火相传,让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有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课堂顺应我的成长 活动顺应我的特长 舞台顺应我的志向 赛场顺应我的梦想 出彩二实验 在这里绽放 我们是二实验的阳光少年 自由快乐,幸福每一天……”

  这是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歌,也道出了孩子们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美好的教育生活。

  面对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校长路增垚在这个机遇面前,既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又感到责任的重大。

  如何完成学校的“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是路校长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作为“顺应教育”的参与者与积极推动者,路增垚坚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设国际视野的顺性课程,设计开发具有吉林市第二实验特点、切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关注学生五大素养,即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强健体魄、艺术修养、国际视野的培养。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用课程点亮了儿童的生命。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路校长认为:真正的核心素养是能够跨界,跨界意味着整合与融合,同时又要有批判精神、创新思想。这样孩子们有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选修课,每周五中午12点50分至下午2时40分是孩子们的 “第二课堂”,孩子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上自己喜欢的课了。综合实践课,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这些主题设计涉及健康、安全、环保、多元文化、职业设计等多个领域BG大游。路校长认为,现行教育急需回归原点和本真,即让孩子做与年龄相符的事,接受与年龄相符的教育。在玩中让孩子动脑、让孩子动情。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教育者的道具。

  放眼世界、顺应天性、打磨素养,这是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现在发展的路径,也是未来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吉林市第二实验曾经的老校长郝文祥曾为学校治一方印:“学有根基,今日已夸鹤立;业进无疆,他年更见鹏飞”,他希望拥有百年历史的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能鸿鹏再举。这或许是所有关注吉林市二实验小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