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促动学校育人方BG大游式深层次变革

  196体育2020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期,我们特邀三位基层学校管理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案”的心得体会,并请他们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方案”可能给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

  本刊记者:在您看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您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将有怎样的影响?

  王洪秋:高中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评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推行得较为缓慢。作为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方案”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普通高中变革育人模式,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评价是对于教育质量效果的评定,评价标准的改革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教育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从而促进高中教育进一步克服“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不良倾向。

  其次,有利于推动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变革。教育评价标准发生变革,原有的高中教育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评价标准的要求。如何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构建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构建全员育人的全面培养体系,形成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对于我们普通高中办学提出了挑战。

  潘怀林:教育评价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教育评价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学而优”的单一评价标准根深蒂固的现实,早已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更无法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东西方文化思想的交融。虽然我们一直批判这种评价,也经历了若干次教育改革,但直到现在,对于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教师(教学成绩突出)、学校(升学率名列前茅)评价,依然是围绕着“优”字进行,评价标准自始至终围绕“学而优”的基点未被动摇,只是为其不断增加一些附属内容而已。尤其是大的社会环境、舆论关注点、教育气候不整体扭转,单以某一个区域、某一所学校之力,的确很难做到超脱与免俗。

  “方案”的出台给学校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的教育评价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注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摆脱中高考升学率的困扰,真正把广大教师引导到教书育人的正确轨道上来。

  史千云: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就拿我所在的县来说,不知从何时起,“中职高考光荣榜”“中职高考功臣”悄然进入校园,职教高考成为领导检查、教师表彰、生源竞争中的主要话题。校园里,教师们出现了两派,一派忙于授课,一派忙于科研,结果呢?教学的不如写论文的。当“凡进必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法则,中职生则陷入尴尬境地——进央企国企缺少高文凭,考行政事业单位学历低,入小微企业面子上过不去……如此等等,深究原因,主要是评价出现了偏差。

  “方案”的出台,可谓“及时雨”。它明确了五大改革主体,部署了22项改革任务,关键是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办学根本标准,破除“五唯”,精准施策,突出破立,系统设计,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系统性制度安排。

  本刊记者:结合“方案”中提到的改革思路和您所在学校的具体实践,请谈谈您如何理解评价改革的针对性?

  王洪秋:在我看来,对于高中阶段而言,一方面,评价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推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前,中小学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生和教师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在倒逼育人模式变革。接下来,我校要着力破除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另一方面,评价改革以树师德师风为导向,倡导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教育教学评价的成效。我校在下一步改革中,要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师风师训工作常态化,锤炼教师素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积极开展校内外研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潘怀林:谈论改革的针对性,首先要弄清楚教育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辨别、归类、贴标签,而是要根据结果不断地调整和校正;不是过程结束后目标达成的程度评价,而是对工作决策进行必要的改正。其次还要从宏观上明确各阶段教育评价的针对性(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评价侧重点不同)、连续性(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又是连续的)、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后再设定基础教育各个阶段所承担任务的侧重点。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评价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

  科学评价教师是落实“方案”的重要支撑。评价教师,要真正做到不以简单的考分排名评教师、不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让教师从内心深处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要从“德智体美劳”“德能勤绩研”等角度全方位评价、多维度设定,在评价学生和教师方面“动真格的”。

  史千云:多年来,教育领域“唯分数”大行其道,在职教领域也不例外。对此,我们的思路是改革学生评价,开足开齐全部课程,坚持智技并修,将实习实训按总学时的50%安排,细化过程记载与考核,突出培养职业性和实训性。针对升学热“火”遍陇原大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的策略是“外争内抑,升学就业并重”。“外争”是以“方案”为依据,向政府及主管部门反复说明,积极争取在相关责任书考核中淡化升学率,突出就业率。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呼吁,改革社会评价标准,争取家长学生的支持。“内抑”是改革学校管理考核办法,主动降低升学分值,逐步减小升学绩效考核比重,加大就业成绩的考核权重,才能降“温”熄“火”。

  针对中职生就业门槛高,缺少“硬文凭”的问题,我们预设的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多方呼吁,推动党委、政府改革教育工作评价。同时,加大自身科学建设和技能训练,以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多面手、能人、技师的真才实学来赢得企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每逢年度考核,论文、课题和优质课几乎成了压垮教师精神的巨石,在科研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怪相:自掏腰包买论文,拼凑团队搞课题,备课小组演优课。这种“买”“拼”“演”出来的成果可想而知。对此,我们采取改革评优晋级和绩效考核办法,名额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把科研成果作为选择条件,突出过程管理、成果应用和绩效考核,以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习气。

  本刊记者:您所在的学校在教师评价方面有哪些好做法?结合方案要求,学校今后将从哪些方面落实教师评价改革?

  王洪秋: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已经构建起一整套科学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一是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注重教师德行评价。我校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同时,我校还经常开展师风师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坚持重业绩、重公论,注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我校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注重评价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功效。

  “方案”的出台,为普通高中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强化对教师师德方面的评价,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打造一支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与此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潘怀林:各个学校在教师评价方面都有结合自己校情的评价体系,有许多很好的做法。比如,以前我所在的学校BG大游,就推进实施了“千分制”教师评价体系,即学校对教师在师德表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细化成若干个指标,并进行合理的赋分,以此进行多维度的立体式全方位评价。我现在所在的学校,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师德师风、课程建设等方面也有很多好做法。

  教师评价是“方案”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着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落实教师评价改革,首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的首要条件,师德师风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只以中、高考成绩或科研成果来评价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效果、科研成果、促进学生增值发展等多方面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立体全方位地评价教师。再其次BG大游,应当促使教师把面对面的家访制度以及网络沟通制度有机融合落到实处,达到优势互补。

  史千云:教师评价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职责使命的科学定位。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立德树人,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职业学校教师还有一个职责是训练技能,使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职责大致可归结为“育人、启智、练技BG大游、科研”等。我所在的学校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业绩考核BG大游、评优晋级、绩效奖励的首要条件,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相继制定了《中职教师师德师风十条禁令》《新时代中职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规范,持续开展“师德形象再塑工程”,完善确立了以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潜心育人的献身精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奉献精神,只争朝夕、奋力争先的创新精神,团结一致、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为内容的五种“职教精神”,引导教职工争做以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团队的引领者、人格的影响者、道德的启迪者、立业的指导者为要素的六个“教师形象”。今后,我们还将在“方案”的指导下,对上述制度进行设岗定责,细化分值,量化评比,进行考核,以杜绝违背师德师风现象的发生。

  本刊记者:您所在的学校对认定“好学生”是否有清晰的标准?“方案”对于学校改进学生评价有哪些启发?

  王洪秋:“厚德、自强、励学、致远”是我校认定“好学生”的标准。“方案”的出台使我们对于学生评价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破除“唯分数”评价理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二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三是围绕“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高中思政课为引领,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潘怀林:我校施行的、同时也是目前在中小学普遍推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就在于消除唯成绩论的单一评价方式,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也通过填报内容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使得“好学生”的界定更丰富清晰。好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荣誉感责任感强;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要自立自强自信,心理素质过硬;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质疑能力突出;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迎难而上的气魄;要全面发展,有个人兴趣和专长。

  改革学生评价,必须务求实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进学生评价的重要意义,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认识学生评价改革的意义。其次BG大游,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智育方面,不能简单地以纸笔测验分数来评价学生,要丰富评价方式,探索多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式;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体育锻炼、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过程充分记录下来,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史千云:成人求真始终是我曾任职的学校——肃南职校评价“好学生”的首要标准,主要包括品行是否端正和是否健康成长两个方面。在我看来,这些做法实际上与“方案”的要求不谋而合。比如,我们建立了《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记录档案》,有周记载、月公示、学期评比和学年总结。连续十年坚持实施了中职学生品行文明工程、“我爱我家——文明校园”、爱心给力大传递、住校生生日大家过、“光盘行动”我参与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尤其是分学年分年级连续开展了以诚信为人、友善待人、感恩做人、讲法制守规矩、勤俭爱国、写方块字做方正人等八大系列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五个一活动”“五星评比”为载体,让成人求真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将技能精湛作为“好学生”评价的核心标准,主要在明白原理、流程熟悉、方法得当、反复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知识掌握作为“好学生”评价的第二标准,主要在乐学勤学、了解知识、善于思考、终身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在方式方法上,注重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创业创新、技能大赛、“1+X”证书等指标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