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近期,全国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打卡,使得教育平台强制打卡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其实,要求家长打卡并非老师一厢情愿,这一事件暴露的是类似要求家长打卡安全教育平台这一类的非教学任务。有老师向记者坦言:学生减负,老师也要减负,强烈呼吁减少非教学任务,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好好备课和教研。
近日,贵阳市教育局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清单,并面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邮箱,征集线索,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这会否是全国老师迎来减负的一道曙光?
“我有时会很自责,为什么不能用再多点时间去备课,去思考与教学有关的事情让孩子们进步。”语文教师谢清告诉记者,教学里的很多“行政琐事”让身为教师的她无从招架。“有关教学的一切工作都要留下痕迹。比如双减,教师要记录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内容,来保证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符合要求’的。”她补充,最近学校要接受卫生检查,同步学校卫生情况,展现学校在卫生教育做了哪些事,汇报自然落到教师头上。“很多检查台账都需要教师分工,每一个检查不一样,侧重点不同,要看的东西不同,我们就要根据这些内容不断去分门别类,迎合各种检查,花时间去做资料。”
谢清向记者展示她的反思笔记,之前大多数内容都是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但现在连着几页都是为了记录“工作痕迹”的报告。“你说这些任务与教学无关吗?其实不是,但做这些内容在无形之中真的挤压了很多备课时间。”
“其实跟孩子们在一起是很快乐的,这种状态可以弥补我做资料的烦躁。但是一方面我也会很自责,为什么我不能花再多点时间去备课,去思考教学有关的事情来让他们学习上有进步BG大游。”谢清有时会想,如果能只待在上课的40分钟就好了。
一诺老师是广州一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她发现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学生家长,对于老师每天要面对的压力、挑战和各种困难都不了解。“很多人不了解小学老师的工作,拿我自己来说,每天六点多起床BG大游,七点半就要到学校,五点半下班,中间整整11个小时我们其实都停不下来,特别是班主任,责任更大,要时刻关注班里40多个学生,包括中午还得看孩子们午休。”
很多老师本身内驱力很强,他们很用心上好每一节课,但前提是有充足的时间备课。一诺老师坦言,如果当班主任的线个小时在学校主要都在孩子身上,根本没法备课。“我只能每天晚上回到家才能静下心来备课。”一诺说现在自己还是单身,下班回到家还能有时间备课,对于那些有孩子的老师,他们回到家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很多老师经常等孩子睡着了才开始备课,往往要忙到深夜。
“整个社会都在关心孩子的学业压力,其实我们作为老师,压力也非常大,用身心俱疲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我们真心呼吁,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也给老师减负吧,让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备课BG大游、教研和认真上好课。”
因为工作的原因,吴女士有机会去到儿子所在的小学近距离感受一线老师一天的工作。“说实话,看了老师一天的工作,真的挺心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几乎一整天都在班里待着,因为在学校里,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班主任老师一刻都不能松懈。”
每天早上7:30,吴女士儿子的班主任彭老师就在教室里等着学生了。最近气温骤降,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不仅很多学生生病了,很多老师也接连感冒发烧。任课老师如果请假了,有的可以找到其他老师代课,有的找不到,那这节课就是班主任来负责了。“有时候班主任一天要多上三四节课,下午放学后,有的家长晚来了接孩子,班主任也要一直守着这些孩子,只有最后一位学生被家长接走了,班主任才能下班。”吴女士说,这只是她看到的班主任一天的工作,看不到的是,班主任要备课、处理各种班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时不时督促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发布各种班级通知、开行政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等。
“说实话,我们只顾自己的孩子,经常都忙得脚不沾地,可想而知老师要管一个班40个孩子。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常常是顾得了自己班里的孩子,顾不上自己的孩子。”吴女士也呼吁给老师减负,“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和培养孩子,应该尽量减少非教学方面的工作,这样老师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把课上好,更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到每一位孩子。”
为切实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负担状况,近期光明日报记者会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在全国12个省(市)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推行政策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但不少教师仍然感到负担较重,尤其是非教育教学任务占用精力普遍过多。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湖南、甘肃等多地均有不少教师表示,自己就像“时间管理大师”,疲于应对各种杂事,留给专业发展的时间所剩无几,这种状况,既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降低了职业幸福感,对于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造成较大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92.1%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含课后服务时间)超过9小时,其中32.5%超过11小时;78.6%每周在校超过45小时,30.3%超过55小时,普遍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53.4%的受访教师认为当前工作量“比较大”,24%认为“非常大”。与同龄同资历其他行业相比,72.9%的教师认为工作量“比较大”“非常大”BG大游。
调研中,60.8%的受访教师表示,参加各类检查考核、创建活动、综合督导、评估验收等非教育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加”或“增加”,这是当前教师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最想减轻的工作”调查结果中,排在前5位的是:迎接各项检查、撰写各种教育教学之外的材料、参加各种评比和比赛、课后服务、家长工作,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非教育教学事务。
更应重视的是,各地均有不少教师反映,强制关注公众号、摊派安装移动App、转发点赞拉票等“指尖上的任务”成为“增负”新趋势。这些任务大多与教育教学无关,但又“不敢不做”。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摊派与老师的绩效、评优评先等挂钩。
目前,广州市的老师除了教学还要承担哪些“打卡”工作?白云区某学校校长尚某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共有包括“宪法小卫士”等在内的四个平台需要打卡,番禺区某学校教师张某提到,需要在一个名为“安全教育”的客户端上打卡,“这里专题很多,细分了禁毒、消防等领域,每个都要完成。”至于完成方式一般以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视频、做题进行,班主任主要布置任务和督促。
目前,打卡的频率如何?据了解,尚某所在学校的四个打卡平台除“宪法小卫士”需要每周打卡,其余维持在两三周至一个月做一次左右的频率,而张某提到,“安全教育”的使用频率较为波动,但“最近很密集,一周会有四五次”,“宪法小卫士”也会用到,不过频率较低,一学期也才一到两次。
除了是一名教师,张某还是一名幼儿园孩子的母亲,对于打卡自己也“未能幸免”,“主要内容与消防有关。”她提到,其实形式并不复杂,“以看视频为主,要求是和孩子一起看。”
而陈女士的孩子就读于越秀区一所小学,据她反馈,本学期以来,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非教学任务已经“少了很多”,目前更多的是阅读、体操比赛等日常打卡。不过,由于就读的学校在区内综合实力较强,孩子们的课余活动也非常丰富,有些打卡经常让陈女士“措手不及”,“有几次第二天就要提交,前一天下午才通知,只能牺牲已有的安排去完成。”
记者了解到,这些平台打卡工作并非近期才开始,受访者都表示已经开展了几年的时间,而尚某提到,近些年校园内的非教学任务相比之前已经少了不少,“以前老师还要给学生买保险,做些社会性义务劳动等,现在都没有了。”
面对非教学内容的打卡任务,家校都怎么看?“我认为学肯定是要学的,但频率可以再低一些。”对于打卡的看法,老师尚某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提到,这样的打卡看似班主任不用亲自上阵,但仍承担着巨大的沟通工作,而这些往往是最耗费精力的,老师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家长不配合,“班主任若想提高完成率就必须费尽口舌。”
而在这一点上BG大游,教师张某面对的家长配合程度较高,她直言“省了不少烦恼”,不过即便如此,达到“百分百完成率“的要求也有一定难度,“我还希望未来能够不要强制这么完美的完成率,因为实在太困难了。”张某这样表示。
作为一名家长,对于张某而言,更加令人困扰的则是这种流于形式的打卡让自己深陷“无意义感”的漩涡,”我的孩子才上幼儿园,让他盯着手机看这些视频挺困难的,有时候任务一急就索性自己完成,对孩子根本没有什么用。”
对此她呼吁开展更行之有效的方式,身处教学一线的她表示学校在日常已经开展了不少相关的活动,“每个月都会有消防演练”,而这些实际的操作都比仅仅在家盯着手机屏幕效果更好,家长陈女士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她认为诸如消防、安全演练等任务不用分散至家庭,但“如果是班级群里的阅读打卡我个人非常赞同,一方面孩子需要督促才有动力完成,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各种检查、评比、上报材料、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普法、动员学生打疫苗等等都落在学校肩上。此外,还有不少政府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考核、创建活动、综合督导、评估验收等非教育教学工作,也需要老师们一项一项落实。学校为何成了“筐”,啥都往里装?
“‘从娃娃抓起’适用任何事情,成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很多部门一旦要落实什么事,就用上这种惯性思维,就往学校派任务。”一位校长表示,各部门布置的任务又比较,基本都是填表、做题、签字、统计、交材料等形式,既占用师生时间,又流于过场,让学生、老师、家长都感觉把时间花在了敷衍了事上,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一位校长说:“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很多事情,相关部门觉得落实到孩子,就是传导给了家庭。所以对于给学校‘布置任务’乐此不疲,而很少考虑学校和老师的负担。每个部门或任务都觉得是一点点事情,但布置的部门和项目多了,就占据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
“每次暑假放假前,都要下发防溺水承诺书给家长和孩子签名、回收。防野泳溺水是该做、应做的事情,但简单一张纸的作用和效果在哪里?“传达的信息只是对上有交代:‘我提醒过了,真溺水了是当事人的责任。’”一位老师说。
其实,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举措。但现实中,基层教师的负担却有增无减,部分原因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用“减负文件”落实“减负文件”,用“具体规定”执行“具体规定”,结果是中小学教师负担不降反增。
而且“双减”后,减轻学生课内负担,开展校内课后托管,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尤其是课后托管服务,中午要管学生午休,下午放学后要提供课后托管到6点或6点30分,分为基本托管和素质课程。本学期开始,上级部门要求课后托管尽量由校内老师开课,收费也由学校收取,对学校来说,工作量、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确压力很大。”一位校长认为,学校的非教学负担重,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落实中小学的办学自主权。
2020年,教育部在内的中央八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学校是办学的主体,要让每一所学校有活力,尤其需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主体地位,学校的事情让学校来办。
但不少校长们反映,相关政策并没有在实际办学中真正落实,“如果真正落实了学校的事情学校自己办,就不存在各种非教学任务的压力,学校能更好地调配资源和教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