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安永亚太区金融科技及创新首席合伙人、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行业2022年度十大新闻”是今年保险行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全方位、立体式地反映出行业转型发展的积极变化与阶段成果。站在年末的时点回顾这十大新闻,能让我们紧跟行业转型进行时,透过ESG、数字化、个人、消费者保护等热点事件去思考蕴含在背后的指引行业转型发展的理念与方向,展望新一年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与路线。
安永保险业战略与转型咨询服务合伙人杨本心指出,保险行业面向高质量发展,公司经营的“有序”是追求业务发展“活力”的底色和前提。我们可以看出,“十大新闻”恰好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关于行业的“有序”发展,在行业层面进一步明确规则、校准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二是塑造行业的经营“活力”,为业务转型传递新理念、指引新方向。
新闻:2022年11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新版《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简称“《办法》”)。《办法》修订是落实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在内容上坚持稳定性的原则,保持现有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的连续性,对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重点对评估机制、评估指标、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点评:公司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有序”经营的前提。在政策层面,新闻中提到的《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重点对评估机制、评估指标、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从治理角度为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划定了航道。另外,在实践层面,从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一事件也能看出,理顺治理体系是公司转型重生、健康经营的首要任务。
新闻:2021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简称“偿二代二期”),并于2022年第1季度起正式实施。保险业自编报2022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起全面实施偿二代二期。对于受偿二代二期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期政策,允许在部分监管规则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
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工作于2017年9月启动,结合金融工作新要求和保险监管新形势,银保监会对现行偿二代监管规则进行了全面修订升级,以提升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点评:“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1]。对保险公司而言,偿付能力就是股东经营的“本钱”,也是对消费者保护的承诺。伴随“偿二代”二期正式实施,在规则层面要求和促进保险公司穿透资产、看清风险底数,在偿付能力上给出风险对价,并进一步强化股东出资对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的直接作用,让公司经营的“本钱”真正来自股东,引导行业有序回归经营逻辑本源。
新闻:2021年10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银保监会对互联网人身险销售过程中的“谁来卖”、“卖什么”、“怎么卖”三个问题均作出严格限制。在经营资格上,银保监会划定四条准入门槛BG大游,同时依照所售产品性质对经营主体提出“进阶”偿付、盈利及合规要求;在险种范围上,规定限于意外险、健康险、定期寿险、十年以上普通寿险(除定期寿险)及十年以上普通年金险;在设计要求上,从源头避免了“首月0元”、长险短做、退保高扣费等诸多问题。
点评:在前端销售环节,规范销售行为、严防销售误导、保护消费者权益是金融监管始终关注的主题,也是保险公司应当持续坚守的底线。长期以来,银保监会围绕个险、银保、经代、互联网等各渠道,基于实质重于形式,持续塑造渠道销售的有序。
以新闻中提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例,该政策在机构准入、产品范围、费率设定、流程时效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要求,让过去市场中的互联网业务、部分经代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新闻:2022年5月19日,银保监会就起草的《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共八章,56条,明确了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与管理要求,要求银行保险机构需保护包括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在内的八项消费者权益。
点评:保险行业要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从完善消费者保护相关的管理办法、落实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强化销售行为监管、加强面向消费者的宣传等方面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深深地植入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中,作为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答卷展现在全社会的面前。
新闻:2022年6月1日,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简称“《指引》”)。《指引》指出,ESG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银行保险机构需将ESG要求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1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的《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首次对绿色保险进行了定义。绿色保险,是指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负债端包括保险机构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资产端包括保险资金在绿色产业进行的投资。
点评:随着中国的ESG生态系统正快速成熟,ESG理念所倡导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新的理念导向和评价维度。
从今年银保监会发布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有关绿色金融的指引在引导保险公司践行ESG理念、支持实体经济和绿色发展。另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保险资管公司“以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为目的”,引导保险资管公司立足长期投资,强化专业化运作,夯实长期投资能力。
由此能够看出,回归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本源,以长期的视角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践行行业对社会的责任,将是保险公司思考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量。
新闻:2022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推进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一是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开放银行建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二是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拓展线上渠道,丰富服务场景,完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得性,推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三是提升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数字化水平,加强线上交易平台建设,有效提升投资交易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四是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内容运营、市场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能力。五是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建立健全面向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机制。六是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点评:伴随数字经济成为国家顶层导向,数字化本身也成为了保险行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应用场景层面提升业务经营和运营管理的质效,二是在数据资产层面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三是在技术基础层面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特别是在数字化与业务的融合上,让数字化与产品、服务、生态串联在一起,在客户经营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助力公司运作模式的精益化提升和人员行为方式的转变,能够驱动业务模式的重构与升级,带来新的价值创造方式。从今年金融监管有关数字化的政策导向中也能看出,强调数字化与业务的融合是新的亮点。
新闻:2022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保险”一词被提及10次。其中,从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到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再到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这都进一步强化了保险在全面推进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功能。
点评: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精准服务“三农”、助力推进,是保险行业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国家和监管鼓励的方向。
保险行业围绕科技创新BG大游,可以探索在创新研发、生产运营、市场推广及成果转化等重点环节挖掘新场景、新应用;围绕“三农”,可以探索在服务农业、农村的新领域、新生态、新型经营主体上进一步发挥保险的价值。
新闻:2022年3月4日,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6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各银保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指导推动力度,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取得了良好成效。
点评:保险行业需要为创造大众美好生活、提升全民幸福感贡献自己的力量。过去,保险公司从商业逻辑考虑,倾向于服务健康人群、年轻人群、有中高支付能力的人群,对于带病体、老年人、普惠群体的保障需求覆盖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今年很多政策导向中可以看出,金融监管在引导行业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更丰富的客户需求拓展,同时引导行业精准地面向细分市场、细分群体、细分需求去精耕细作。
新闻: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制度的建立。之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财税政策、金融产品规则等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
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的通知》BG大游,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BG大游、上海、广州、西安、成都、贵阳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6家保险公司等。
此外,12月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点评:商业保险需要在我国养老三支柱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3%),“养老”这个话题已成为大众的切实需要。
伴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的通知》,入围首批开办该业务的保险公司需要加速探索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如何在第三支柱中发挥作用。
另外,围绕“养老”主题延伸开,保险行业也需要发挥自身稳健、长期的特点,完善产品与服务,从帮助客户穿越周期、熨平波动,为养老长期需要做好资金储备的角度,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新闻:12月9日,阳光保险踏入资本市场的新征程。最终发售价为5.83港元/股,此次IPO募资净额约64.195亿港元,另可超额配售最多1.73亿股。假设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阳光保险预计融资金额在74亿港元。
点评:自众安保险2017年9月登陆港交所后,国内保险公司已逾5年未新增上市主体。阳光保险成功上市,国内保险业迎来第10家上市险企。近几年,保险行业始终处于规模调整与价值重塑的阶段。阳光保险成功上市这一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回暖,对于投资者,以及行业里正在考虑引战的其他公司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信心。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BG大游,保险行业和保险公司要想真正得到市场认可,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回暖”,更要依靠各家公司不断的迭代理念、重塑模式、升级能力,做全方位的转型“换挡”。只有抓住来自国家高质量发展下个人、社会、产业三者背后的新动能,才有机会做出差异化特色,才能持久“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