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素质教育减负先行

  196体育日前,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从1955年起教育部已多次颁布减负令,然而中国教育却似乎陷入了怪圈,中小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1999年,国务院发文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然而14年过去了,中国基础教育仍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素质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放学了,我们打开书包写作业;放假了,我们背着书包去补课;开学了,我们的压力比山大……”这是很多中小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中考前,三天时间,广州两名初中生先后跳楼自杀,负担重是一大诱因196体育。

  而类似事件并不鲜见。今年5月2日196体育,“五一”小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南京一名13岁的学生凌晨4点起床赶作业。黎明时分,家长发现他在楼道内用围巾上吊自杀了,留下了那份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目前中小学的教育基本是一种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而非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它没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日益成为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忽视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及创造力的培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盛兵直指目前国内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

  在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以升学为目标,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成为考试培训机构,而非育人的场所。学生、教师、家长一旦被绑上应试教育的巨轮,就难以摆脱负担过重的魔咒。

  负担过重所造成的后果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身体素质的下降,据调查显示,20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指数下滑,10年间,小学生近视率翻了一番,由20%达到40%。再者是道德素质的下滑,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长期的负担过重,导致道德素质被忽视。

  爱因斯坦曾说过:所谓的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之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发展独立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的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新中国第一道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此后,国务院、国家教委等也先后多次下发减负令,然而中小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因为减负令的发布而降低,问题出在哪里?

  “打蛇打七寸”,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学院院长吴颖民教授认为,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减负令,并没有切中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他认为,学生的负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规定动作”,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的课程、作业、考试等,这是学生负担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学生出于个人爱好去做科研项目,查阅资料,同样会占用了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但这都是学生自愿完成的,因此不能理解为负担重。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都被定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培养的学生成为方方面面都非常完美的人,所以中小学的课程设置非常多,尽管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课程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们把一个完人、一个什么都会的人的目标放在一个中小学生身上,这样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全面发展”大而全,没有具体素养方面的要求,导致可操作性很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被作为新的教育目标提出。对此吴颖民认为,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公民就是“合格公民”,而不需要各种各样的素养,即并不需要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在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基础教育应该围绕着核心素养来筛选核心课程,把功夫用在核心课程上,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个性发展。核心素养不能只有对知识的要求,还应该包括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能力和各种各样的习惯要求。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不是只能按模式教学的教书匠,他们必须有较强的发展后劲,能够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具备锐意创新、善于协作、人格健全、教师教育技能过硬、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特质。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甫全教授指出,传统的教师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素质教育之师从哪里来?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连续两年在相关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这里,培养目标不再是讲台上照本宣科的教师,而是在课堂上能把学生们组织起来一起“钻研”的孩子头。在该专业的课堂上,未来的教师们接受着黄甫全教授团队研究建立的“学习化课程”的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只负责提出引子,剩下的教案的编写,资料的搜集完全由学生小组完成,准备得最出色的的小组,最终负责相关主题的教学。

  “以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只有三个月的实习时间,还没克服站上讲台时的紧张心情,实习就已经结束。而通过学习化教学方式的锻炼,毕业时,他们已经为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的成熟教师,并且可以轻松地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工作岗位上。”黄甫全说。

  要实现素质教育,教材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196体育,过去那种全国统一的,说教式语言风格的教材明显不适合。素质教育也对教材多样化提出了要求,1986年,受教育部的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召集省内300多位教授,开始了沿海版教材的编写工作。历经6年,这套涉及18个科目的新教终于完成,新鲜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该教材不仅仅被国内部分省区采用,有的还被海外华人当作小学生的教科书。2004年起,华南师大又组织编写了8套新课程高中教材196体育,在全国十多个省份使用。

  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凌飚教授介绍说,对于编写教材,华南师大有着自己的思考与见解。以沿海版教材为例,这套教材的编写特别注意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在语言表达上也更加贴近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水平,配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插图,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选取内容上,这套教材与时俱进,以学科前沿的观点和最具有时代感的素材进行编写,避免了教科书容易出现的滞后性。

  华南师大不仅关注教材的编写,也关注教材的质量的评估。新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受教育部委托制定了《新课程实验教材评估方案》,作为全国和各省教科书评定的基准。

  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新课程实施以后,华南师大受教育部委托进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的研究。专家们设计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纸笔考试的新的评价方式,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普遍的实施。高凌飚教授主持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考评(评价)研究》获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延吉十二中,曾经班级全班只有6人考评合格,3年后,这个46人的班级却在中考时拿下了全市6科第一;广州华阳小学15年前不过是一个城中村小学,而如今却是广州最好的小学之一。这些奇迹的发生都离不开一个名词——生本教育。这一理念和方法已经在全国28个省巿的许多学校中进行实践。

  生本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理论创立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表示,这一点可以由人们去鉴别,但是它的确破解了素质教育的难题,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生动,丰富而精彩,获得快乐、素质、成绩三丰收。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两次出版生本教育专集,「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国家督学傅国亮撰文说,生本教育是我国教育转型期的标志性的理论之一,是主流的实践模式。在生本教育学校,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好,何愁考","先成长,后成绩",正在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接受。

  郭思乐教授简明而要地介绍说,“犬守夜,鸡司晨,人创新”这都是天性,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教育应给人以“慧根”把这种潜能延续下去。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他就会有更大的好奇,时间长了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求知是无限的,发现世界上到处都是自己精神生命成长的肥沃土壤,孩子们就会积极欢乐高质高能地学习。

  郭思乐教授认为196体育,兴趣是最好的减负办法,在实行“生本教育”的学校,一年级小学生结合游戏平均识字1800多个,他们充满兴趣在学,心不累,自然不会有学生家长抱怨负担重。

  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靠一个理念、一批教师或一套教材就能实现的,素质教育一项系统工程。多年来华南师大一直在素质教育之路上摸索前行,成绩显著。经过多年的探索,华南师范大学确立了“追求卓越,自主发展”的本科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在大众化背景下“追求卓越”的质量观、在多元化背景下“自主发展”的特色观。对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也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即培养师范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华南师范大学不仅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素质教育之师,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冀中星欲诉广东公安诞辰100周年伦敦市长坐北京地铁公务员报名陈毅之子道歉老人抬进银行改密码大熊猫租借内幕昆山到上海地铁在逃裸官携500万盘古七星大厦冒烟苹果将发新iPad印尼1:1国足浙江新增1例H7N9冀中星获刑6年村干部找陪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