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民办教育信息网

  196体育郑州电力职院学子陈磊一位山村农娃到网络科技大咖的华丽变身

  郑州电力职院迎教育统计检查查漏补缺 强编制配置管理厚德精技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召开省级民办教育发展扶持资金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训平台项目招标会

  郑州电力职院站军姿 踢正步 唱军歌 升国旗 军训操演威震校园

  河南中牟展技能风采 筑工匠精神 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庄重启动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有声有色 亮点纷呈

  高等证书查询系统为通过教育部或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专修学院/研修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合作办学院校计划外学生提供的结业证书管理查询平台。本网站对证书内容的真实性不进行审查且不对证书的真伪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对证书的真实性存在疑问,请向发证单位核实。客服电话:

  中专证书查询平台为通过教育部或人社主管部门备案的中职学校、 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证书提供公共查询服务,相关数据由发证单位提供维护,本网站对证书内容的真实性不进行审查且不对证书的真伪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对证书的真实性存在疑问,请向发证单位核实。客服电话:

  培训合格证书查询平台为政府、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培训认证机构培训合格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提供公共查询服务,相关数据由发证单位提供维护,本网站对证书内容的真实性不进行审查且不对证书的真伪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对证书的真实性存在疑问,请向发证单位核实BG大游。客服电话:

  学籍管理系统为通过教育部或者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专修学院/研修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合作办学院校、中职院校学生的学籍管理查询平台。本网站对学籍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不进行审查且不对学籍信息的真伪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对该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疑问,请向学籍院校核实。客服电话: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下达2018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

  关于山西工商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举办者变更的公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科技成果 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

  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全球国际教育大格局

  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甘肃省出台有关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民办园和公办园将享同等待遇

  1972年—1975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系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学习1980年—1981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进修1970年—1972年,湖北省电信器材厂工人1975年—1986年,华中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师、党委办公室干部1986年—1992年,国家教委教师管理办公室职称处副处长,直属高校工作司师资处处长、综合改革处处长、司长助理1992年—1993年,挂职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1993年—1998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兼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1998年—2001年,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2001年—2003年,云南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挂职)2003年—2004年,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基础教育司司长2004年—2004年,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教育部总督学

  在上海市黄浦江边,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北侧,有一座精致美丽的校园——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曾几何时,这里是一片农田,如今,1万2千多名大学毕业生踌躇满志地从这里走出,奔赴社会各行各业。十八年来,学校没靠政府一分钱拨款,没向社会要一分钱赞助,如今,东海学院已积聚了价值超过四亿元的校园固定资产,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节约了近七亿元的教育投资。这一切都源自于东海学院董事长曹助我:创办民办大学的壮举,造福社会的大业,甘为孺子牛的真情,呕心沥血的拼搏。情系教育、立志办学曹助我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旋即在上海海事大学任教。从大学毕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曹助我教授过的学生不下数千,并于1990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荣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但是曹助我最感痛心的是那么多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由于高校规模限制进不了大学,一个一个中学毕业生的大学梦不能圆满。尤其是到1990年之后,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人才、人才、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曹助我坐不住了,我们为什么不能闯出一条自主办学的路,解国家燃眉之急,救学子攻读之心!曹助我立即行动,他首先鼓动上海高校工科高等数学协作组的三位同行姜至本、陶钧、李重华一起领悟南巡讲话的精神,联合他们一起描绘创办大学的蓝图。然后,曹助我和他的同事们一次又一次地筹划,从章程到管理模式,从建设设想到发展规划,他们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曹助我带着举办民办大学的设想、规划和建设方案,一次又一次地走访原上海市高教局,高教局高教处、计划处的同志被曹助我执着的追求和宏伟的创举感动不已。曹助我还把他的想法和项目企划一次又一次地向教育部有关部门、上海市有关领导陈述,表明了自己团队一颗情系教育、立志办学的心。终于上帝也被感动了,1993年7月,原上海市高教局批准了曹助我的申请,民办东海学院诞生了!没有钱怎么办?曹助我先行一步,把家里全部存款,加上东拼西凑拿出五万元人民币;三位同志也立即行动,掏尽家底筹集了二十万元到民政局注册了东海学院。没有校舍怎么办?曹助我凭朋友关系,向河运学校和医药卫生学校租借了三间教室,挂出了东海学院的牌子。没有学生怎么办?曹助我带着他的同事们在西藏路、淮海路口光明中学门口作招生宣传。曹助我的精神感动了上海市考试院的领导,他们破例允许东海学院在区县招办主任联席会议上作重点介绍以支持东海学院的招生。没有教材怎么办?曹助我一次又一次把采购来的教材用自行车从书店推到教室。8月的酷暑,8月的骄阳,曹助我的汗水洒在马路上、洒在教室里;8月的台风,8月的暴雨,曹助我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包好自行车架子上的教材,自己浑身湿透。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啊,是什么热情支撑着他,是什么精神鼓舞着他?立志办学:“让多一个孩子上大学,让多一个家庭得安宁,让社会多一个合格的岗位”。平凡而铿锵的誓言,朴实而深邃的哲理!终于1993年9月10日,东海学院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东海学院国际贸易和会计两个专业88名学生开始上课了。历史将会见证,历史不会忘记,曹助我创办大学的梦,成真了!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五年里,上海公交教育中心、上海耐火材料厂培训中心、市郊工业学校、上海大学上中校区、上海市金联中学都留下了东海学院的足迹。曹助我不辞辛苦,乘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奔波于各个教学点之间。为了求得一名好教师,曹助我经常深夜还在拜访老同事、老朋友,请他们为东海的学生上课,为了提高学校水平,曹助我诚恳地拜访胡立教、夏征农、罗竹风等老前辈、老领导,请他们出任东海学院的院长、顾问、名誉院长。1997年,东海学院开始了历史性的前进,在闵行区虹梅南路东川路口租地、买地,建起了自己的校舍,结束了五年里颠沛流离的艰苦办学之路。靠着勤俭持家,节约每一分钱,靠着学费积累滚动,靠着由诚信和业绩向农业银行获得的400万元贷款,2003年,美丽、雄伟、功能齐全的东海学院建成了,占地190余亩,校舍近10万平方米,学生近5000人,教师350余人,东海学院成为上海第一所拥有自己独立校园的民办大学,曹助我创办大学的梦圆满了!品质加能力、高职教育的灵魂从创办学校的那天起,曹助我就提出品质加能力的职业教育思想。他说,办一所大学难,办好一所大学更难,东海学院要为社会作贡献,就要树立自己的品牌,这就是东海的学生;东海学院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旗帜。十几年来,曹助我研究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成果,研究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要求、层次要求和知识技能要求,坚持培养品质好、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他积极倡导大学生应该具有两张文凭,即毕业文凭和道德证书,他在东海的学生中坚持品德素质测评,为学生建立道德规范档案BG大游,记载学生完善人格培养的轨迹。他教导学生要有事业心、责任心。

  丁祖诒同志为西安翻译学院创始人、院长,陕西终南学社社长。1939年8月29日生于江苏淮安,1964年六年制高压电器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他受命西安市科协创建了西安地区大型学术团体“西安翻译协会”,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7年,创建了西安翻译学院,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98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01年10月陕西省高教协会授予其民办教育家称号,年底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自1997年起至今,丁祖诒同志历任陕西省政协第九届、第十届两届常委。丁祖诒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的教育大业,为了中国民办高教的腾飞发展,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卓越贡献,成为世人所公认的著名民办教育家和中国民办高教战线上的杰出领军人物。其主要先进事迹介绍如下:创建西译,以创新的理论及实践开启了中国民学的一代先河。丁祖诒同志以振兴祖国的民办高教事业为己任,胸怀天下,情系万千有志求学深造的莘莘学子,他毅然放弃了国办高校优厚待遇,砸破了自己的“铁饭碗”,从零起步,白手起家,创建了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办学23年来,丁祖诒同志始终坚持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和“第二希望工程”的崇高办学理念;秉持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的校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使西安翻译学院由原来的一无设备、二无资金、三无师资的“三无”困境中崛起,历经艰难跋涉BG大游,饱受千辛万苦,一跃而发展为如今占地2000余亩、建筑70万平米、拥有10亿多元公益性校产和40000名在校生的全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的民高校。不仅如此,以西译为龙头的陕西民办高校在其影响下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日益成为全国民学发展的“硅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西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辉煌发展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树立了楷模,开创了中国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不断探索BG大游,勇于实践,敢于挑战,为民办高校的理论发展竭力尽智。丁祖诒同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了绵沿中国两千多年传统的单一型育人模式,创造并实践了“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或“专业+英语+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教育模式,以及“全住校、全日制、全封闭、全方位、全过程”的“五全”式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这就是曾于1996年、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三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叫红全国的“丁祖诒教育管理模式”,即“丁氏教育模式”。这一民办高校的崭新发展模式,从高等职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两个方面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这一模式下,23年来,西安翻译学院“不花国家一分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通专业、懂技能、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合格毕业生。在连续多年的招生、就业激烈竞争态势下,西安翻译学院却依然能在严格入学标准的层层严格筛选中创造了民办高校绝无仅有的优质生源和“每年招一个大大学“的招生奇迹,保持了连年毕业生稳居98%以上的高就业率。学生历次的自考、专升本考试、英语等级等考试合格率一直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出色的外语优势使得多年来西译选手在省市、全国英语演讲、辩论赛中屡屡夺冠,成为全国高校英语赛事中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留学海外、考研升博,创业有成的学生更是逐年递增。丁祖诒同志力主创新,敢为人先,在拓宽民办高校的办学渠道,完善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与机制上更是独领风骚。他于2003年独辟蹊径地创办了“五年不拿国家文凭、实行全封闭管理、提供全外语环境,实施全外语教学、培养准同声传译的翻译研修学院”,向传统的育人观念再次挑战,历时7年的翻译研修学院办学业绩及其“敢死队”模式为民办高教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民学鼓与呼,兴教育担大任。丁祖诒同志不仅以自身卓绝的创新实践开辟了民办高校的崭新领域,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生敬业、开拓进取的“西译精神”为民办高教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还能在保持西译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同时,始终能够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胸怀国家教育振兴的远见卓识,为民学发展中所遭遇的种种根本问题,敢于秉公直书,呼号呐喊,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深刻的理论研究。他先后在北京民办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西部论坛等专题研讨会、专题论坛上及一些重大活动、重要媒体上公开发表主旨演讲、理论文章,如“论中国民办大学的态势”、“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西部大开发”、“论中国西部的民办高教市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民办高教前进航程”、“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中的思考”、“发展中国民办高校,为人类科技进步与世界和平作贡献”等一系列的理论探索,都能以深邃的洞察思考、雄辩的逻辑思维,无私的崇高境界、无畏的浩然正气,凛然的爱国大义、切肤的学子?script src=

  顾德库同志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理事长兼院长;也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本科院校高职协作会理事;第十届中华职教社理事;全国职技高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黑龙江中华职教社社务委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职教学会副会长;省民办高校协会副会长、市民办高校联席会副会长;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会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哈工大华德学院中高职教育衔接联合体理事长;驻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高校协作会总召集人;呼兰萧乡诗社名誉社长。一、政治坚定、理论素养高,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在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中,顾德库同志认真研究国家方针、政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认真钻研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洞察新的形势发展,具备很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坚持看书看报,熟知历史、教育史,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关注应用型教育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与时俱进,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在艰辛的办学历程中,他胸怀全局,不计得失,敬业实干,锐意创新,带领全体教职员工,用拼搏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实现了学院发展的历史性超越。他以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期教育战线上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崭新形象,成为广大师生尊敬爱戴的榜样。二、以诚立院、廉洁自律、在社会各界树立诚信形象。16年来,华德学院持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注重打造诚信形象与品牌,学院是银行系统授予的AA信誉单位,曾被省民政部门授予“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先进社会组织”光荣称号,2009年还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光荣称号。顾德库同志不仅本人廉洁、简朴,自觉腐败现象,而且在学院工作作风会议,还将廉政问题作为《哈工大华德学院问责制实施办法》中的重要内容,引导教职工遵纪守法,树立新时期勤政廉政的教师形象。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教育领域创造突出业绩。1993年,他创办了省内首个中职师资培训基地(工科类)。2000年,他创办的哈工大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他创办领导的学院历经15年的风雨历程,从只有40人的培训班发展成为近万人规模的本科独立学院,这种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此期间,他大胆探索、谨慎决策,他招揽人才、凝聚人心,他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他成为学院得以生存、发展的灵魂。近年来,哈工大华德学院在他的领导下传承哈工大严谨的治学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获奖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黑龙江省政府《高教强省建设规划》“1115”工程重点建设的民办高校之一;“全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政府部门、上级主管单位、社会各界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招生分数、就业率都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万名毕业生从华德学院走出去,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拼搏、奉献,为母校增添了无限荣耀。顾德库同志本人荣获中国首批 “黄炎培杰出校长奖”;“首届全国百名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师”入围奖;2009年“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贡献人物”;“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员”等多项荣誉,成为全国及省内知名的民办教育专家。四、深入研究、科学治校、理论成果丰硕。顾德库同志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整体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按国家政策规定“阳光招生”;合理安排教学和办学基本条件建设投入等,保障了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他潜心研究黄炎培职教思想,探索、总结职业教育、高等应用型教育的客观规律与发展方向,致力于高等应用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整体建设理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大学精神的凝练和整体育人氛围的营造。在理念、精神引领下,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逐年提高。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职业技术》、《中国科教创新》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参编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等书籍;他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职教论坛上发表演讲或宣读论文,引起强烈反响;他还为职技高师本科生和中职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生开设《黄炎培生平及其职业教育思想》课程,收到良好效果。作为课题组组长,他的多项课题在全国、省内获一等奖。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制定了《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干部培训计划》,针对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分别提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你的课在学生的就业创业中发挥作用”和“到工作第一线去,到学生中去,引领学生走入科学殿堂,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的岗位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使学院教师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实力更加雄厚。他们主编或参编的出版教材达69种,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家级及省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获270多项奖项,并多次取得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末学院师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雪雕比赛夺得金牌,填补了我国在此项赛事上的空白;2009年亚太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学院学生也取得了同类院校最好成绩。近五年里省内十所同类院校获得的十项全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德学院就囊括了五项。 五、多领域办学、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为国家及省的人才培养提高做出突出贡献。 华德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94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职技高师(本科)培训中心,主要致力于省内中职学校教师的培养。1997年学院更名为哈工大职业技术学院,在此阶段,共培养中职师资本科生9届,共2450人;培养中职、职高校长教导主任两期,75人;与哈工大研究生院一起培养中职师资硕士生3届,156人;培训中职专业骨干教师6期,240人。2003年,哈工大华德学院成立后,高质量完成省中职师资培训任务,培训人数占全省中职师资培训人数总和的50%—54%。2007年至今,学院又承担了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培养骨干教师503人。作为中华职教社黑龙江省分社的合作支撑院校,学院曾组织免费培训,来支持省职教社以农民工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温暖工程。目前,学院正在积极建设辐射全省的大型教学培训实践基地。多领域开展办学是顾德库同志在发展学院过程中的战略性思考,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对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顾德库同志本人为国家、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别林波, 担任北京优思安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积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积云科技有限公司 等法定代表人, 担任北京金积云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977.8—1982.1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1982.1—1991.9 担任东安工学院教务处主任 1991.10—至今 在哈尔滨市教育局工作,现职处长。

  蔡兴旺教授,党员,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高校从教的40年里,他一直无悔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从严治教。作为一名民办高职教育的专业带头人,10余年来,他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为民办教育事业,为加强专业建设,兢兢业业,工作认真勤奋,勇于创新,不仅在自身的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加强专业基础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教师等各方面也都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 1. 努力探索高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出了贡献。蔡兴旺教授早在2003年就开始关注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了,当年他主持了广东省教育厅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研究”的教育研究课题。以此为发端,他展开了一系列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2007年,他所主讲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10年,他所主持的“汽车构造原理课程群的教学改革”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所编写的高职教材《汽车构造与原理 上册 发动机》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年进行了9次再版印刷,被上海市列为成教考试教材;另外一部编写的高职教材《汽车构造与原理 实训》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后,又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对我国、我省高职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蔡兴旺教授除担任机电系主任外,还兼任汽车教研室主任、汽车实验室主任、机电系党支部书记等多项工作,亲临一线授课,任务十分繁重,每天晚上加班到23点后,节假日也不例外。2009年,他申报的“汽车维修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教学研究课题获得学院立项,为探索校企结合教学改革的道路,蔡教授放弃了寒假休假时间,到广州市名扬公司参加1个多月的劳动,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新产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蔡教授带领下,机电系全系上下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改革,申报的教学改革课题 “一体化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汽车维修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已获学院立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机械制图》2门课程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精品课程网站在蔡教授的亲自策划和各方面支持下,已经制作完成在校园网发布,开辟有网络课程、课程录像等13个栏目,其中网络课程内又开辟有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习题、视频光盘、论文库、汽车动态、媒体链接等13个栏目,原始容量达6G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平台,蔡教授也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这些研究课题的开展,大力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成绩。蔡教授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他经常与年轻的教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带领他们共同进行教学改革,讨论教学安排、实验室建设、带毕业设计等。 已获学院立项的“一体化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就是蔡教授和年轻教师共同申报的。在这个研究课题中,他们将课堂教学、现场实践、考证教学、老师授课、学生合作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以职业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以老师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位,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好评。2. 配合学院董事会和院领导,带领全系老师,建设特色专业,为民办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积累经验。根据学院评审,机电系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都被确定为学院建设的特色专业,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在学院董事会和院领导大力支持下,蔡兴旺教授兢兢业业BG大游,与机电系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加强专业的基础建设,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蔡教授亲自动手,拟定汽车实验室建设方案,在短时间内,就根据汽车检测和维修的流程,建设了“汽车技术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汽车营销与文化实训室”、“制冷制热实训室”、“电焊钣金实训室”、“电控柴油机实训室”6个实训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汽车技术实训室”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区”、“汽车底盘拆装线”和“汽车综合性能实训区”。此外,还新增汽车实验实训仪器设备130多台套,并带领年轻老师,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批教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实验室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学生的欢迎。“电控柴油机实训室”由校企共建,无论在技术含量或在合作建设模式上当属全省领先。模具数控实验室建设也初见成效:目前,模具数控实验室已建成“现代制造实训室”、“现代设计实训室”、“机械制图测绘实验室”、“机械加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5个实训室。新建的现代制造实训室购入新数控车床、新数控铣床,还添置了一批电火花加工、线切割机床、磨床、摇臂钻、牛头刨床等设备。实验实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1998年,在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浙江大地、钱江之畔的杭州下沙,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乘改革开放之风,顺高等教育大发展之势应运而生。十几年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从出生到成长,从艰难跋涉到稳步发展的艰苦旅程,迎来了学生人数突破六千、三任省委书记来校考察均给予高度评价的春天。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师生的努力,更凝结了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六明的心血。作为育英学院的创业者之一,陈六明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一起走过了12年不平凡的路程。一腔忠诚,百分执着,甘做民办教育事业的“螺丝钉”。怀揣着“育一方英才”的梦想,陈六明于1998年来到了杭州下沙,来到了正在筹建中的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一所进驻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建之路分外曲折。在院长的带领下,他与其他教师一起,从辛苦筹建到校舍落成,从艰难招生到顺利开学,短暂的时间和圆满的结果浓缩的是育英人的效率和信念。他说:“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效率就是生命”!而今的育英,花园式的校园里随处可见看书散步的育英学子,建校初期的传奇的创业故事深埋在这宁静的校园气息中。从筹建到现在,这十几年间,作为一所民办院校,育英学院的发展有起也有伏。艰难时刻,也曾有朋友劝他离开,但他总是宽厚的笑笑,他心底早已坚定了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同甘苦、共进退”的信念。一路走来,育英学院的路越走越宽,而他也从普通教师到处长到院长助理到如今的副院长。但一直坚守学生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清晨的育英校园,总能看到他背着手,在上学的学生中穿梭,看看教室,瞅瞅寝室,转转食堂,跟学生聊聊天,跟老师谈谈心。角色的转换带不走的是他对学生的无尽关怀,对民办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而这一切来自于他对民办教育事业的一腔忠诚,百分执着。他总是把荣誉的机会谦让给他人,他总想着,多一颗像他这样的“螺丝钉”,民办教育事业就能更蓬勃一些,造福的学生就能更多一些。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努力探索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生真正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学校能否生存取决于学生的培养质量与规模数量。为了学院和学生更美好的未来,陈六明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教育研究,在全面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改革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努力实践着育英学院“关爱、引导、转化、激活”的学生工作方针。关爱。作为一所办学不久的民办院校,却迅速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原因很简单,用陈六明的话说就是“以生为本”。是的,“以生为本”是办学的关键,更是办学的法宝,它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心。他在学生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渗透人文关怀。他任班主任时,当学院要调他到学生处,他的学生听说了,全体班干部流着眼泪,向院领导请求继续留下陈老师当他们的班主任。他当了学生处长、院长助理,甚至副院长侯,每年新生报到的那一天,除了巡视校园,他总是坐在学院“绿色通道”咨询台上,第一时间在贫困学生的缓交学费申请单上签字,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顺利入学。他总说:“不能让一个育英学子因为贫困而失学”!他关心学生的疾苦,对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格外重视,确保有限的资金能用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他积极开拓激励渠道,动用师生关系,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来校开设专门奖学金,鼓励德才兼备的学生。他坚持每年进行新生基本情况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在学院第一年省外招生时,为了十几名西北学生,他特意指示学生食堂开设面点区,满足省外学子的饮食要求。他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在校学生的阶段时空,构建相应的教育内容体系,在不同的时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他撰写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探索与实践》并发表。引导。“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成为不少教育界同行的共识。陈六明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根据在校学生的阶段时空,提出“从早到晚,从头到脚,全方位、全时空”的育人要求,利用不同的教育时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从穿拖鞋、带早饭等小事着手学生的行为习惯重塑,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等问题,他提出了学风建设以规范细节为突破口,通过狠抓到课率、狠抓教学秩序,帮助学生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形成良好习惯。他不断探索,发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一文,《高职教育‘职业人’优势品质培养的设计与实践》被立项为杭州市级课题。他建立全员育人机制,把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按三个年级各有侧重的有计划地实施引导系列活动。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广播。他强职员工的言行对学生道德和行为的各种影响,每两年开展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学校取

  董圣足,任职于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任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一职。作为行业知名人士,董圣足多次参与行业讨论和研究,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2015年04月11日,董圣足受邀参加了《2015年全国民办教育高峰论坛》,并作了重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