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以民族特色教育建设美育校园

  196体育南宁8月18日讯(记者 陶洁 实习生 周歆慧 通讯员 吴鸿丽)自广西启动美育工作三年计划行动以来,全区各学校积极配合工作,坚持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多年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BG大游,作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秉持“自然、优美、生态、特色”理念,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三育人”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民族情怀、文化自信的人。

  走进学校,极具壮乡特色的塔式大门、描绘广西各民族风土人情的“民族节庆文化长廊”、色彩生动的民族装饰画、民族风情展厅等无一不传递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民族之美的校园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浸润着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的师生。

  为切实传递民族文化思想,学校将校园景观设计与民族思想教育相结合,将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匠心构建系列主题民族生态化校园景观,展现广西各地山水风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一景一物皆教育”,丰富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提高师生民族文化自信。

  学校师生们通过扫描景观中的二维码,了解更多民族文化。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供图

  为了让各处景观成为动态的育人课程,学校精心构思,在各处景观均设置了独创的二维码,只要轻轻扫描,就可以看到或听到该处景观中民族文化元素的音视频媒体资源,拓宽了民族文化的时空性、延展性。创新的呈现方式使学校静态的民族文化景观赋予了动态的音画效果,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实施的主阵地BG大游。为打造“聚和”民族文化教育品牌,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研究,积极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围绕“民族根基”民族教育课程体系编写民族校本教材BG大游,将广西各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入各学科教学中,形成具有民族色彩的特色课堂,打造民族特色的美育课程实施途径。

  美术课上BG大游,学生通过学习民族绘画夯实了家国情怀;体育课上,抛绣球、多人板鞋、滚铁环、高脚马、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十足。此外,学校设有民族书画、手工、舞蹈、合唱等20多门社团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艺术爱好,引领学生感受与探索民族文化的韵味。同时,学校坚持定期开展民族文化研学的博物馆课程、青秀山自然生物课程等,邀请民俗专家和非遗传承人举办讲座,让全体师生更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紧抓“民族精神熏陶人,民族文化塑造人,民族艺术培育人”的办学特色,开展了“民族文化活动展示周”“民族歌曲大家唱”“壮语故事我来讲”“壮汉双语诵古诗”“壮拳我能行”“舌尖上的三月三”等系列民族特色活动,先后被授予中国创新型学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广西民族体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壮族原创舞蹈《唱天谣》节目获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金奖。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供图

  此外,学校创新“互联网+民族教育”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信息技术交融,实现对学校各大型活动的网络云直播,师生家长身着民族特色服饰,使其在活动中感受民族多元文化之美,增强师生家长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

  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立足办学思想,以民族特色文化之美育人,促进师生对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知与认同,开启民族教育课程新气象BG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