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我的新闻写作路

  196体育一名82岁的老人在新闻战线年来,他采写的稿件曾被全国200余家媒体采用。

  谈及自己的新闻写作路,王仁斯说:“写新闻,已成为我一生的执着追求,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倾注了我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回顾63年来走过的新闻写作路,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往事如过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1937年,我出生于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山村。1956年,我高小毕业,在一年里,我用劳动外的间隙时间,把初中的历史、地理等课程全背熟了。

  1957年暑假,我来到哥哥王明斯家玩耍,他当时正在县一中上学。闲聊中196体育,哥哥鼓励我写稿,并给我讲了很多有关写稿的知识。那次谈话彻底改变了我的理想。我拿起笔,且一写不可收。

  当年写稿,我连什么是新闻五要素都不知道,只是见啥写啥,恰似瞎子摸象,在黑暗中徘徊。

  上世纪60年代,我开始写新闻稿,没有刊用的稿件全被报社退回,究竟写了多少篇稿件,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退稿信像雪花似的飞回来196体育196体育。一年后,我写的《瑞雪兆丰年 搬雪压小麦》一稿被报纸刊用了。这篇小稿件刊登后,轰动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议论:“真没想到196体育,咱们穷山沟里还出了个秀才哩!”

  1961年7月,怀着美好的憧憬,我从渤海湾的威海市来到天山脚下的“花园农场”——农八师二十三团(现八师一四三团)。后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相继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老年康乐报》《生活晚报》等全国200余家新闻媒体采用。

  一四三团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耕耘了50多个春秋,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几乎全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196体育。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办公室里待不住,有点时间就想往基层跑。由于我跑得多,对全团每天发生的新鲜事了如指掌。写稿本是一件苦差事,可是,当写出的稿件由钢笔字变成了铅字,苦也就变成乐了。说写稿苦,也确实苦。我一年365天,在灯下爬格子的日子足有300天。白天采访到手的材料,晚上在家写,不写好,觉睡不着,饭吃不香,一写就到大半夜。

  1984年冬季的一天,我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骑自行车来到被称为“夹皮沟”的一四三团一分场二连采访了李国信家庭农场,往返70多公里,由于道路崎岖难行,回到家中已是晚上23时,老伴见我又冻又累,劝我隔日再写,我说今晚写好了,明天就可以寄走。这天晚上,当我把《创办家庭农场的带头人》写好时,天空已现出了鱼肚白。这篇稿件寄出不久,就被《新疆日报》二版采用了。

  2002年5月,有人向我反映,一分场有2000吨玉米目前尚未找到买主,仍堆在晒场上,风吹日晒,老鼠啃食。于是我写了一篇题为《两千吨玉米谁来买》的读者来信,在《石河子日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后,仅几天时间,2000吨玉米就被客户抢购一空。事后不少人对我说:“你的笔头子还真管用,一篇小报道,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2005年元月的一天,一四三团一分场八连退休职工张大成找到我说:“春节前,他给河南老家弟弟寄去2000元钱,汇款时收了手续费,而取款时又要收手续费,否则不予办理,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又交了20元,这才把2000元取了出来。”听后,我知道这纯属乱收费问题,于是以张大成口述,我代笔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题为《取款要收手续费》的读者来信,被2005年2月1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多收的20元钱很快被退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