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三196体育等式

  196体育做为一名业余新闻工作者,我们的心愿是攻大报196体育,上大刊。攻大报,重点体现在一个“攻”字上,大报大刊就是我们要“攻克”的山头。但是,如果你攻击的角度不对,就很可能贻误战机,久攻不下;如果你的炮弹高度不够,火力不足,就打不到“敌人”的山头上。新闻写作也是如此,要写出有高度的好新闻,首先要遵守“角度+深度=高度”这个等式。先说角度。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这样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同样也可以用来形容新闻写作。可以说,任何人看事物都有自己的角度,诗人看庐山正如记者看新闻。同一件新闻事件,去一百个新闻记者采访,就可能有一百种形式、几十个角度的新闻稿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有时有这样的体会,采写了很多内容,积累了不少素材,堆垒了很多材料,关键是如何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从哪个角度向大家说明,向观众展示。就比如你要描述庐山,你可以写它的横成岭,也可以写它的侧成峰。新闻写作也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我们阜城县农村信用社最近开展了一项方便快捷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业务,农民手持信用社为他们核发的贷款证,可以随时到信用社办理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196体育。在推行贷款证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不少素材,但是如何把这些素材巧妙加工,把枯燥的业务变成新闻,我动了不少脑筋。我避开以业务写业务的路子,用同一类的支农素材,以不同的角度予以报道,先后以《一证在手 贷款不愁》、《手持贷款证,潇洒忙春耕》《政府引资做红娘,小额农贷做嫁妆》《实行信贷快餐 支持农业生产》《季节未到 资金先行》《创建信用村 诚信值万金》等为题,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信用社推行贷款证后带给农民的好处,用同一素材在不同媒体先后发表了数十条不同角度的新闻。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信用社虽然业务性很强,但与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三农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是写作的立足点,因此,我不管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都尽可能跳出业务的圈子,以新鲜的、独特的角度展示新闻,让事件和人物焕发时代的光彩,这样社会报刊就喜欢采用。但是,如果仅仅有角度却没有深度,这样也不行。清代著名画家戴醇士在谈作画时曾说过: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新闻写作。新闻,只有写出深,才能写出新;新闻,要靠角度来令人惊喜,靠深度来令人深思。以2003年9月3日在《河北经济日报》头版关条刊登的向总理汇报,俺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这则新闻为例,可以说是用“老素材”编出了“新花样”,这篇新闻,一个是角度新。全文从村民的视角,恰如其份地反映了许铺村在总理视察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个是有深度。这篇新闻没有仅仅停留在种瓜铺路,发家致富上,而是上升到如何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增强诚信意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读者真正感受到农村发展的光明大道真的是越走越宽。因此说,角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写出有高度,有份量的好新闻。

  现在是春节临近,过年的气氛是越来越浓了,街面上商家的促销活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同一个道理,我们的新闻“作品”也好比是商家的“商品”,需要展销,更需要促销,尽量赢得编辑这个“顾客”的芳心。打个比方,报纸的版面好比一个市场,在版面这个市场中,我们是供给的一方,报社是需求的一方,我们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要拿到版面这个市场上来出售,卖出去了,人家刊登,给你稿费;卖不动的,不是“退货”就是就地“枪决”,扔进废纸堆。我们这些业余作者辛辛苦苦的写作,谁不盼望自己的“产品”畅销无阻,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呢?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各种新闻稿件象雪片一样飞向编辑部,稿件的供给远远超过稿件需求196体育,形成了典型的买方市场,人家编辑象质检员一样审视着一件件的作品,生杀大权掌握在人家手里:前言不搭后语的,毙一批;产销不对路的,毙一批;供过于求的,又毙一批,再赶上编辑心里烦,字迹乱的,毙,稿件是油印的,让他摸了一手黑,毙。毙来毙去,你说最后还剩几个!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对市场进行研究,那就是生产和展销什么样的产品才能适销对路?才不致于滞销?我的体会是五个“按”:即按时、按势、按质、按量、按需。“按时”就是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最近就是时间上的严格要求。再好的一条新闻,如果你压了数日,也就象过了季的时装,只能压做货底子;“按势”就是作品的时机性,要紧扣时代脉搏和节拍,不能盲目地发送一些不合时宜的作品,要符合当前的报道思想。比如说,现在从上到下都讲“三个代表”、“学讲树”“改树建”,你却跳出来大讲特讲“五讲四美三热爱”,这样的稿件编辑当然不会用;“按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品的质量,我们必须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拿出自己可能达到的最高质量的作品供给版面,直到自己山穷水尽,“黔驴技穷”为止。“按量”就是作者要多动笔,勤写稿,多投稿,使自己展销的作品品种丰富,货源充足,琳琅满目,不至于空空如也,供应不足。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万箭齐发,“万稿齐发”,再小的靶心也会命中一发,时间一长,量变就会发生质变,稿件质量也会自然提高。“按需”就是为市场而生产,为版面而写作。我们就像一个工厂的厂长,如果只闭门造车,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关注市场的千变万化,了解版面的指导思想,报导重点,它的新特点,新变化,新动向,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适应版面的需要。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促销手段,力争在同类产品中力拔头筹,脱颖而出。首先,你的产品要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好感,吸引他的注意力。现在是信息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我们投稿不能再沿袭过去的“8毛邮票贴一张,十天半月到家乡”的方式,能打印的不手写,能复印的不油印,能发传真的不邮递,能送软盘的送软盘,能发电子邮件发邮件,尽量做到稿件美观大方,投递迅速及时,报社编辑起来方便快捷,尽量减少人家的劳动量。其次,要及时与编辑就自己的作品进行沟通联系,特别是在作品编发后要及时用电话向人家致谢。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同样是商店,同样的商品,这家的售货员对视而不见,态度冷淡;那家的售货员文明礼貌,态度可亲。你选哪家的商品?当然是选择后者。新闻写作也是这样。我们是售货员,编辑是挑选“商品”的顾客,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帝,是我们稿件命运的上帝,更何况人家为我们提意见,审题目,变角度,改稿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且不计一分报酬。有时一篇稿件的发出,有编辑一半的功劳,他们是不署名的幕后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编辑这个上帝呢?你想想看,上帝来了,你还再搭不理的,人家即使买了你一次商品,下次也许就不会买了。因此说,作者与编辑联系沟通,表示着对自己作品的尊重,对人家编辑劳动的尊重,即有利于作品的改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拉近了写与编之间的距离。现在有的同志写稿,习惯把信封向邮筒里一塞,就万事大吉,对稿件的下落漠不关心,对编辑的处理结果不闻不问,这个做法应该改进。

  新闻写作是个比较辛苦的差事,需要不断掌握信息和积累知识,需要不断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一年下来,我们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把这项工作做好,切实做到五勤,即:眼勤、耳勤、嘴勤、手勤196体育、腿勤。眼勤看,经常看文件、资料、报刊、电视以及深入实际观察,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耳勤听,听总结汇报、听部署任务、听经验交流、听报喜报忧,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嘴勤问,问细、问具体、打破砂锅问到底,在交谈中掌握信息196体育。手勤写,上班写下班写,白天写晚上写,双休日加班写,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总结和分析表达能力。腿勤跑,跑基层信用社、跑村庄信用站,广泛接触有关人员,捕捉信息,获取第一手材料。每当看到自己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作品醮上了墨香,变成了铅字,再多的辛勤也变成了欣慰,再苦的苦水也变成了甜水。在这里,我们向大家发出热烈的倡仪,让我们把“多读胸中自富,勤写笔下生花”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做到书不离案,笔不离手,立足本职,宣传阜城,在新闻采写中不断体会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