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写一则校园消息范文(必备4篇)

  196体育红领巾广播是少先队组织的一个重要阵地。运用好这一队员们自己的宣传阵地,就能发挥出它所应有的自我教育、活跃课余生活的作用。红领巾广播站是学校和少先队的宣传阵地,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团结全体同学的纽带BG大游。广播站必须坚持为全体同学服务。

  1、广播站的工作人员要有认真、勤奋、创新、敏锐、持之以恒的品质,有自理、协调能力,善于团结和了解广大少先队员,力求使工作符合大家的需要、赢得大家的赞赏。

  2、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的内容要求广泛丰富、不拘一格。例如,学校各部门的政策宣传、通知公告、时事教育;校园动态、学习娱乐、活动汇报;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趣、有意义的人和事等等,都是播报的好材料。

  4、广播员应科学使用和切实保护各种仪器;做好资料的整理、收集、存放(收藏)工作。

  (1)播音员:负责每次校园广播的播音工作。要求:普通话准,语音清晰,口齿伶俐,应变能力强,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高校校园新闻媒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阵地。扬州大学校园媒体的发展概况如下:

  目前,扬州大学校园媒体也呈现着新老媒体共存的状况,主要包括校报《扬州大学报》、校刊《扬大青年》、扬州大学广播台、扬州大学电视台、扬州大学手机报和校园新闻网、微博、人人网等网络传播交流工具。

  2002年,扬州大学报校报电子版。由于校报电子版的开发运行完全由学生负责制作,因此跟社会专业报纸电子版比起来,略显粗糙。但随着软件不断更新,校报电子版也已经过三次改版,界面得到不断优化。现在校报不仅可以查阅过期新闻,还可以看到报样。

  2002年12月,原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分别主办的《扬大人》、《扬帆》杂志被合并为《扬大青年》。该本综合性刊物覆盖全校校区,主要面向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内的四万多名扬大在校学生,以及包括学校领导、各院系负责人和知名教授学者在内的高端读者,融合了新闻、文学等多方面内容,现已出版杂志近40期。《扬大青年》为季刊,即出版周期为三个月。

  新闻写作课程作为连接新闻专业学生理论学与实践技能习得的核心课程,理所当然地成为各高校培养新闻复合型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近些年来各高等院校都在改革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有些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课堂”“作坊式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写作跨媒体教学方面所作出的人胆尝试;汕头入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成立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引发跨媒体新闻写作教学改革等。

  在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BG大游,笔者认为要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新闻写作教学应在此次改革中打头阵。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落实在实践教学改革,即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实践教学改革,比如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

  跨媒体实践教学指的是除了平面媒体的实践,还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实践,实行教学内容模块化。把教学实践内容分5个模块:消息、通汛、广播新闻、电视新闻BG大游、网络新闻。

  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存在媒体偏倚性问题,主要讲授平面媒体中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的写作要求。与传统的新闻写作课程不同的是,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兼顾不同类型媒体的新闻写作技巧BG大游。不同媒体由于传播符号和特性不同,决定了不同媒体的新闻写作要求和技巧也各有不同。例如平面媒体以文字为传播符号,注重文字的表现力及报道结构呈现。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涉及文字写作,也涉及音乐、画面、同期声、字幕等传播符号的统筹安排。写作要求是按照人们的视听规律进行采写,做到“为听而写”“为看而写”,故语言表述注重口语化,重视各种传播符号的互补分工。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有不少共通之处,只是在超文本写作上网络有其独特性。各种不同媒体虽然存在差异,但也可以相互转化,并且融会贯通。如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可与报纸新闻中的“引语”对接,电视的现场画面、音响可转化为平面媒体中的细节描写部分。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不同媒介新闻写作的异同形成一定认知,再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学会对多种媒体新闻作品的评析、对不同媒体新闻写作的灵活转换练习,团队合作完成融媒体新闻写作等。在兼顾不同类型媒体新闻写作技巧的同时,教师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学生实践、实训应该着重围绕平面媒体与电视新闻写作这两部分展开。

  实践教学平台对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依照“强化基础训练、着重提高能力、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2+3+4”的实践教学体系。

  “3”:“三级阶梯”。即形成课堂实验一假日实践一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使每个学生几年实践不断线,环环相扣有规范。第一梯级,新闻写作课程有固定的课堂实践学时,大概占总学时的l/3,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课堂实践;第二梯级,利用双休日、“五一”、“十一”以及寒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采写新闻稿件;第三梯级,利用专业实习,加强对不同媒体的认识和学习,让学生分阶段到不同类型的媒体实习,比如大一到报社,大二到广播电视台,大三到政府网宣中心、各大网站、广告公司等。这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总检阅,也是学生从业的试验场。

  “4”:“四大类别”。即建立全方位融媒体实验室。建立融媒体实验室包括平面媒体实验室、广播媒体实验室、电视媒体实验室、网络媒体实验四大类别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满足对不同媒体的了解,掌握融合新闻采写和传播所需要的技能,成为新型复合型新闻人才。

  打破传统新闻写作考试仅限于对单一媒体新闻写作技巧的考查,增加对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考核,如电视新闻写作、广播新闻写作及网络新闻写作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多种媒体新闻作品评析、对不同类型媒体新闻写作转换练习、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跨媒体报道作业及实训平台报道任务情况等。

  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BG大游,制定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过程考核制度,重新制定考评标准。

  “N+3”考试制度改革,“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N≥3,N可以是实践项目、课堂讨论、随堂测试、家庭作业、个人作业、团队作业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3”考核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实践考核”和“考勤”三大块。其中“实践考核”占到总成绩的60%,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自觉性,合理考核学生的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本着“动静结合、主客观兼备”的原则建立考评考核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参加的实践活动等全部成绩和评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而高校的校报作为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在宣传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方面,在推动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它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阵地,是学校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办好校报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及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学生记者队伍,则是办好校报的重要条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蒸蒸日上的蓬勃事业,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显得日益重要。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全国的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了新闻中心,以此加强学校的宣传工作。就南京师范大学而言,近年来,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涵建设的逐步提升,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要。学校每周都有重要的会议或活动,院系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后勤部门的服务、保障工作,以及大量的名师讲座、学术交流、获奖人物、先进榜样等大量的新闻事件需要去报道采访。校园新闻网――阳光网上的新闻更新日平均几十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优化资源,发挥效率,学校于2000年成立了校新闻中心,将校报、网络、电视与广播等校园媒体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中,集中力量,全面做好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

  然而,面对学校的突飞猛进发展态势和大量的新闻报道事件,宣传工作显然任务艰巨,每天仅靠宣传部的仅有十几名老师是不能做好这一工作的。要保质保量圆满地完成学校的宣传工作,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效、精干学生记者队伍,则能起到很好的协助和补充作用,为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增添活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觉得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以《南京师范大学报》为例,该报的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已有近20年的历史,并伴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而壮大。从最初的几人到现在的30多人,不仅人数增多了,而且分布面也扩大了,从过去的以文科院系的学生为主,到现在的文理工商院系的学生都有。正因为有了学生记者的补充力量,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并不断取得成绩。

  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学生记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都能较出色地完成各种新闻报道与采写任务。学生记者及时地出现在学校的各重大活动现场,快速、高效地做好新闻采写与报道,让全校师生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校园网、电视广播与校报了解到学校新近发生的事情,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为宣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他们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轻骑兵,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记者大多是经过严格筛选而选的优秀学生。他们思想政治觉悟高,品德优良,思维敏捷,文字功底好,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对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起到很好的提升和促进作用。学生记者生活在校园之中,对身边的各种新思想、新风尚、新动向都能体察入微,随时都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予以报道与反映。由于学生记者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性和独特的新闻眼光,他们报道与采写的文章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内容丰富,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学校的日新月异变化及取得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称赞。

  例如,我校近年来在江苏省校报评比中有40%的获奖作品是学生记者采写或与老师合写的。而社会媒体所青睐的文章也大多是由学生记者采写的来自学生生活、学习及社会实践一线的有意义事件。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高校校报工作研讨会上指出,“高校校报工作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高等教育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个工作大局,着眼于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校报记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这是做好一名优秀学生记者的根本保证。因为新闻报道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舆论导向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学生记者平时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自觉地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政治敏感性,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宣传工作。学生记者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专业水平。新闻是一门社会科学,要求学生记者知识储备丰富,视野开阔,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应达到一定的水准。学生记者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责任意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学生记者,才能写出好文章,做出好成绩。

  而校报这一校园主要媒体为学生记者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记者既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接收教育的对象。学生记者通过在校报几年时间的学习与锻炼,其思想政治素质、新闻嗅觉、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为他们的成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他们的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学生记者当中的很多人都受到学校的表彰与奖励。每年的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保研的学生行列中,都有学生记者的身影。很多同学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_。他们的出色才能和学生记者的工作经历还常常受到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青睐。多年来,我们重视办报育人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记者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南京师范大学报工作过的学生记者,其各方面都得到锻炼与发展,综合素质比较高。每年的校报记者就业率达100%,不少学生被《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省内外媒体所录用。这些曾经是学生记者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因综合素质高及能力强而被单位器重,委以重任。可见,学生记者的培养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重视对学生记者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应是高校校报肩负的一个重任。

  大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包括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教育使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等素质全面提高。[2]校报作为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展示窗口,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学生记者不仅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成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