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e课堂(63)丨​​路桥区金清镇实验小学林钡钡老师:戒断网瘾对生活重新“上瘾”BG大游

  196体育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清镇实验小学的林钡钡老师,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由路桥区妇联和教育局联合创办的家庭教育微课堂。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戒断网瘾,对生活重新“上瘾”。

  信息化的时代需求让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增强,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以及生理性不适。孩子的自控能力差,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不高,而一些学习、教育类软件往往也依附网络,以致学校、家长无法完全控制孩子对网络的使用,因而有些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甚至网络成瘾,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如何让孩子戒断网瘾,对生活重新“上瘾”?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

  为了解当前孩子网络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对路桥区某校1-6年级孩子进行抽样调查,我们来看看该校网络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上网率是指孩子上网比例。如图表所示,当问及“你使用过互联网吗”时,有88.57%的孩子表示使用过互联网,没有使用过互联网的孩子仅占11.23%,说明孩子上网率较高。

  上网时间包括一周上网次数和每次上网时间。如图表所示,在提出“你一周上网几次”时,仅有11.45%的孩子表示不上,40.6%的孩子上网1-2次,15.98%的孩子一周上网3-4次,而高达31.97%的孩子有机会就会去上网,缺乏自制力。

  在孩子每次平均上网时间调查中,52.92%的孩子表示每次上网少于60分钟,18.57%的孩子每次上网1-3小时,4.1%孩子每次上网3小时以上BG大游,将近四分之一的孩子随兴趣上网,无固定时间。

  在问及“你上网最常去的是哪类网站”时,5.18%的孩子常浏览新闻类网站,48.81%的孩子常去学习类网站,常去游戏娱乐(短视频)类网站和聊天网站的孩子分别占比34.99%和11.02%,超出笔者预想。

  根据调查结果所示,很多孩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网络依赖,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一定是揪心的,那么如何帮助他们从网瘾中挣脱出来呢?我们先寻找孩子形成网瘾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追求独立个性以确立自我价值,在自我意识受挫时,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让他们在网络中满足自己BG大游,宣泄自己的情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追求新鲜事物的个性发展特点让孩子对上网趋之若鹜。15.12%孩子认为网络的娱乐性强最吸引他们去上网,14.69%的孩子利用了网络的便利,14.9%的孩子则是因为网络刺激有趣而产生强烈的上网欲望,27.43%的孩子被网络丰富的信息所吸引,18.57%的同学认为网络可以让他们逃离现实中的烦恼,少部分同学则在网络上获得了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愈发深刻,并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是所有教育的起点。诚然,教育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与家长建立起融洽、合作的双边关系,依靠教师单方力量,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一份《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指出:70%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顾自低头玩手机。家庭教育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是每个父母都是合格的老师,调查显示仅有40.82%的家长能很好地指导孩子上网。

  网络的使用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与信息的发展,当我们打开电脑,打开网页搜索或者下载所需软件时,一些色情、暴力游戏等网页甚至软件通常会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打包赠送,良莠不齐的弹窗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辨别能力、自制力较差的孩子。网络健康监管亟待加强,而网红经济的野蛮发展,孩子的价值观也出现了些许改变BG大游,常去游戏娱乐(短视频)类网站和聊天网站的孩子占比高达46.01%,孩子们的理想已经不是“我想当一名科学家BG大游,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护国”或者“我要成为一位医生,救死扶伤”,而是成为一位光鲜亮丽的网红。

  针对“网瘾倾向”孩子,我们可以使用“疏-控-引-动-学”的五项干预方法,按照“疏导为主,家校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来实施“网瘾倾向”干预。

  首先,与“网瘾倾向”的孩子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谈话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孩子的“网瘾倾向 ”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孩子的心理作疏导,让其初步认识到网瘾倾向的危害。只有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之后的干预行为才能有效进行。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能“网瘾倾向”的诱惑之前,需要对他的上网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合作管理。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平台,鼓励孩子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自我检查,同时我们要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提醒孩子对自己的“网瘾倾向”行为进行控制,从而阻止“网瘾倾向”行为的继续加深。

  这是干预步骤最为关键的环节,依据不同的“网瘾倾向”类型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兴趣转移”“生活补偿”“特长引导”和“信息任务”等方法,来降低孩子的“网瘾倾向”程度,直至消除“网瘾倾向”的影响。

  在孩子的“网瘾倾向”程度初步下降,网络兴趣开始发生转移的同时,辅助以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如阅读趣味性强的书籍,组织和参加娱乐性强的文体游戏活动等,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孩子网络诱惑的内在动力,转移对网络的单一依赖,巩固干预成果。

  单纯的转移行为还不能长久地解决孩子的“网瘾倾向”,只有让孩子真正掌握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BG大游,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干预。因此,我们还需要及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有益健康的网络学习指导活动,如搜集学习问题答案、撰写网络研究报告、进行网络旅游活动等,使孩子逐步消除对网络游戏的单一依赖,逐步积累良好的网络学习素养。

  通过调查,在区分孩子“网瘾倾向”类别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四种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主要特征:热衷于玩网络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不能自己控制好游戏的时间 ,停止游戏有轻度的不快感。这也是“网瘾倾向”孩子中干预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

  主要干预对策:利用益智类的游戏先进行过渡替换,消除孩子对角色类游戏的过度依恋,进而逐步建立对网络其他功能的使用兴趣。

  具体干预说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向孩子推荐一些健康的益智类小游戏,让孩子的网络游戏行为从容易沉迷的角色类游戏过渡到不容易沉迷的益智类游戏,也可以推荐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其他网络应用,如网络歌曲欣赏、视频动画观赏等,当然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意对孩子的适宜性,以此来有效降低孩子的游戏型“网瘾倾向”程度。

  主要特征:喜欢利用QQ、论坛、贴吧等交流工具聊天和交友,不能很好地控制聊天时间,初步表现出对现实交往的不适。

  主要干预对策:营造适于孩子现实沟通的良好环境,家长与之主动沟通交流并带孩子参加团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现实交往能力,使其回归现实社会。

  具体干预说明: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做好家庭监管,但并不是完全禁止孩子的网络聊天行为,只是控制其过度的网络聊天,营造适合于矫正聊天交友型网瘾倾向的现实交流环境,安排出固定的交流时间,使其参与各种集体交流型的活动。利用假期陪孩子参与一些社会交往活动,如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公益活动,或组织其参加一些协作交流性强的活动等,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友情,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孩子的现实交往能力,使聊天交友型网瘾倾向得到有效的转移。

  主要特征:对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中技术较好的部分个体,但不能控制好上网学习的时间,而且有时还会利用掌握的一些技术搞些小破坏,喜欢炫耀本领。

  具体干预说明:疏导沟通要侧重于了解孩子的技术爱好,鼓励孩子的特长发展,为后续的特长引导做准备。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做好监管,注重对一些不良技术(如黑客技术)的好奇心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将孩子吸收到相应的兴趣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发展有益的兴趣,控制不良兴趣爱好。除前述各种文体活动的结合以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活动(如电脑制作、程序设计等),从而增强孩子对特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技术特长的引导可以互相结合,互相渗透。

  主要特征:花过多时间从网上浏览或收集大量并不重要或与当前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甚至是对身心健康发展有害的信息。

  主要干预对策:通过让孩子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并进行汇报,来有意识地加强他们对信息必要性和选择性的认识与处理能力,并在汇报交流中获得信息分享的成功感。

  具体干预说明:具体疏导方法与其他类型基本相同,侧重于了解孩子关注的信息类型。利用《上网情况登记卡》做好家校监管,注重抑制他们对一些不良信息的(如暴力、黄色信息)好奇的监督和管理。让这类孩子在一定时期,在规定的上网时间内围绕一些感兴趣的主题去搜集必要的信息,家长给予方法指导,然后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通过图片展示、文章撰写、幻灯演示等多种方式在家庭、班级等场所中进行汇报交流,分享信息收集的成果。

  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最直接的监护人,在戒断孩子们网瘾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我们应理性对待孩子网络的使用,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生活环境中,多与他人说话交往,培养孩子开朗健康的品格;其次我们作为家长要做好示范表率,不做“低头族”,将网络作为有利于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最后我们对待孩子要尊重,发现网瘾问题不能粗暴也不能放松,创设积极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努力走到孩子心灵中去,处理好亲子关系,分散孩子网络沉迷的注意力,走出虚拟世界,对生活重新“上瘾”。

  原标题:《幸福e课堂(63)丨路桥区金清镇实验小学林钡钡老师:戒断网瘾,对生活重新“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