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青藤观察室 网瘾学校: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存在

  196体育【新闻回顾】近日,安徽阜阳市一名18岁男孩因为爱上网,被家长送到庐江县的一家戒网瘾的封闭式特训学校。然而,在进入学校不到48小时,家长得知孩子已被送往医院。当家长赶到时,男孩已经死亡,遗体上有多处伤痕。

  在决定将孩子送去网瘾戒断中心之后,刘女士(男孩母亲)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查到了庐江县的这所特训学校BG大游,学校承诺用心理疏导、体能训练等方式帮男孩戒断网瘾,不体罚、不责骂、不说教。然而,遗体上的伤痕表明,这所学校所谓的“温和”疗法,绝不温和BG大游。

  (1)2009年广西15岁少年邓森山沉迷网络,被父母送至南宁起航训练营,然而入校不到8个小时,父母就得知孩子的死讯。

  (2)2010年辽宁13岁男孩小健为戒网瘾,被父母从辽宁送到济南子悦教育培训机构,刚到学校2小时便试图离开BG大游,最终导致锁骨骨折。

  (3)2014年河南郑州一家戒网瘾学校内,一名19岁女孩在“加训”后死亡,另一名女孩受轻伤。

  (4)2017年8月,西安市民魏先生送16岁的儿子去封闭式学校戒网瘾,结果儿子意外坠楼,全身多处严重受伤。

  《法制晚报》在2014年盘点了12起媒体曝光的戒网瘾学校事件,发现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最终造成7名学生死亡。更触目惊心的是,根据记者的统计,学生从进入戒网瘾机构到事发的时间间隔,最短只有两个小时,最长也仅是三个月。

  Ø 有网友表示,戒网瘾学校的实质就是以暴力解决问题,把孩子“往死里整”。

  虽然网友针对戒网瘾学校致人死亡事件的评论角度不同,但几乎所有网友都认为:网戒学校已经同“暴力”、“虐待”、“残忍”挂钩。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中发问:诸如网瘾戒断类的特训学校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它们有资格、有能力帮助青少年戒断网瘾吗?还是“戒网瘾”只是噱头,它的本质是谋人钱财,甚至害人性命?

  广东胜德医院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说道:“网瘾、自闭症、抑郁症等应该是医疗机构的职责,不该由学校管理。”

  而很多网瘾戒断中心,通常会打着既像医疗机构又像学校的口号。既宣传自己有最新的治疗方法,进口的治疗技术;又宣称自己是一所正规学校,可保证孩子的学习BG大游。

  且不说他们是否有真正先进的技术,戒网瘾教学机构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产业,并没有任何规范标准甚至统一的教学大纲。

  《华商报》的文章《“戒网瘾”国家标准你在哪》中提到: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那么,网瘾戒断机构对网瘾诊断的测评标准和诊疗方式是从哪里来的?是所谓的国际标准?还是看家长能支付的钱财?

  在安徽网瘾少年死亡事件中,我们发现,刘女士在网上搜索到了这所网瘾戒断学校。而这所学校在庐江县的办学点是没有资质的,属于无证办学。

  其实,网瘾戒断学校乱象“春风吹又生”,没有完全被消灭的现状,还与不少病急乱投医的家长有关系。

  带孩子接受了十个月网瘾治疗的吉妈妈,听说戒网瘾学校死了孩子这一事件后,她说幸亏自己没把孩子送去外地这些学校,她陪着孩子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进出了三次,前两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已花了十万多块治疗费用,这一次,孩子爸爸终于也答应了一起来接受治疗。

  吉妈妈的故事是很多帮助孩子戒网瘾的父母的缩影。盲目的送孩子去各种机构,花费高价寻求治疗的办法。苦于并不清楚网瘾该如何治疗,只能求助一个又一个网瘾戒断机构。

  说到底,父母的焦虑是人之常情,但在选择学校或机构的时候,却不能盲目地相信这些机构。学费高昂都是小事BG大游,最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满怀希望送孩子进去,最后却换来孩子伤亡的消息。

  2009年,原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卫生部并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

  2014年,国家卫计委明确表示:“我国目前仍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现在也没有明确地将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正是由于治疗网瘾没有具体的诊断标准,不少网瘾戒断机构钻空子,堂而皇之的用“戒网瘾”来赚取钱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说道:“目前针对网瘾的治疗,法律或者行业监管是空白的,因此任何人都可进入戒除网瘾这个行业。”

  这就致使一批不规范,不专业的网瘾特训机构大行其道,还肆无忌惮地生存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它们当中有些机构甚至根本没有在工商,教育或劳动部门进行登记,例如:

  云南省沾益县焕然成长训练中心。2014年,该机构因对一“网瘾少年”施虐致其重伤而引发全国关注。当地工商、教育部门至此才发现,该“成长训练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并未到任何部门进行登记或备案,无照营业达5年之久。

  焦虑的父母,违心的机构以及缺位的监管,让“戒网瘾”成为多少网瘾少年的噩梦。戒网瘾特训机构乱象要解决,还亟待法律和行业监管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