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作文十BG大游篇

  196体育在我小学六年的生活中,有许多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让我捧腹大笑,有的让我后悔不已。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盯老师”的事……

  “走吧,咱们出发!”中午十二点刚一过,我们的“侦察小队”就出发了。我们这是去盯老师,等老师一出现,我们就会立即通知全班同学。我们这个小队有四个人:小明、小亮、小红和我。小明负责小楼梯口,我负责大楼梯口,小亮负责在老师办公室门口转悠,小红则在班门口等着我们,一有情况就马上通知全班同学。哈哈,我们的“分工”够细致吧!

  我们几个人都到达了各自的位置。我躲在拐角处,小心翼翼地探出一点点头,死死地盯着老师办公室的门。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但我又很享受——这种忐忑的感觉!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看了一眼表:十二点十分。“奇怪,老师今天是怎么了?怎么还没出来?”我暗自说道。又过了一阵子,老师还是没有来。我揉了揉酸痛的后腰,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又继续盯了起来。

  一次上美术课时,老师请美术课代表将不听讲的同学上黑名单,上了黑名单的,就要过五关,这五关分别是:画画、唱歌、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讲故事。如果过了这五关,就不会受到老师的惩罚。有一位同学左顾右盼上了黑名单,老师请他过五关。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鸡,将鸡画了四个脚趾头,同学们都满堂大笑,他愣在那里,目瞪口呆,老师说鸡有几个脚趾头?他才恍然大悟。他唱《荷塘月色》时,唱跑了调,同学们哈哈大笑,成语接龙时,老师念出“望梅止渴”,他接“可口可乐”,同学们捧腹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如果这样下去,这节课无法上了,老师叫他下去。

  老师讲课时,最讨厌有的同学们上课睡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内错角”,一个同学头抬不起来,不断地往下砸,好像要与周公见面,老师说:“知道内错角请点头”,老师故意点了想睡觉的那位同学,他站起来说:“鸡腿,我来了”,原来他在说梦话,同学们大笑一场,老师清了清嗓子,想睡觉的同学马上反应过来,老师又问:“内错角是什么?”,那位同学说:“内部发生错误的角。”同学们又大笑一场,老师又问:“既然你不知道,为什么不断地点头?”那位同学低下了满脸通红有头。从此我班再也没人上课敢睡觉了。

  “啊?这里啊?总觉得好破噢,这家店的生意肯定不好吧。”看来影砂有点嫌弃了。

  “不然呢?只有这家店才能躲开?玫哪切┍o诎。?阕懿换嵯M?盟?抢纯醋拍闩拇笸诽?桑浚∧阍敢猓?一共辉敢饽兀

  “等等等。”梦硫突然说话了,“你们不觉得刚才的对话里面,少了点什么吗?”

  “哎呀!热死了,热死了,这是什么鬼地方嘛!照大头贴的位置怎么这么小啊!”影砂又开始了……

  “我的,我的……闪,闪,闪BG大游,我来整理一下我的发型。”月碎从最后面挤到了镜头前。

  的建设,学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也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也为之变革,体育教育也从原来的

  “竞技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健康第一”,“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成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弊端越来越明显,受到很多人的批判,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趣味项目迅速发展起来,从不同的方面来看趣味项目都具有不同的作用,从学生课余文化活动角度来看,趣味项目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青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学校运动会的角度来看,趣味项目起到了辅助作用,弥补了传统学校运动会在娱乐性方面的缺陷。

  趣味项目是一种在玩乐中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进行玩乐的集体性活动。趣味项目是注重趣味性、娱乐性、合作性、观赏性和广泛性的一种体育游戏,以集体参加游戏的形式让男女老少同时参与的健身活动。它与竞技项目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在体育运动中有更多人的参与,更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让参与运动的人感受到在运动中带来的快乐,淡化了“竞技第一、金牌第一”的思想BG大游。趣味项目是一种既重竞技又重娱乐、既重成绩又重健身、既重个人又重集体、既重提高又重普及的项目,这也是当今学校运动会的宗旨,同时也是体育工作者最终的目标。

  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过于呆板,太注重于竞技,能参与在其中的人太少了,但是,自从加入趣味项目以后,过往学校运动会的形象完全改变,趣味性更浓了,娱乐性更强了,观赏性更好了,并且还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可以培养大家的默契,锻炼了大家的合作性,将“趣味”融于“团队”中,注重个人的奉献和集体的协作,各种趣味项目既考验了团队合作精神,也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既需较高的技巧,也消耗体力,可达到锻炼的效果BG大游,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趣味运动也悄悄地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近代中国体育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和实际行动都是建立在体育救国论上,与政治变革紧密相连,体育始终围绕着政治和军事的目的,尽管国民体育思想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但是前人不断地探索,还是让学校体育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为现当代中国体育思想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西方早在14世纪,就已经提倡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人们强调人体健壮的重要性,认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在17世纪德国就已经把体育列为教育的正式课程,西欧和北美的学校体育不断发展,体育思想逐步建立起来,不但使他们的教育更加完善,也锻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因此,认清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脉络,了解学校体育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我国体育事业要不断改革与发展,提高人们的认识,才能线.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种类及意义

  当今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学校体育不断发生改变,不同的学校,针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有所不同,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学校体育文化也随着社会的要求不断发展改革。随着传统运动会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弊端,受到了人们的批判,学校运动会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特点如何、作用如何等,对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近年来学校召开的校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传统性的学校运动会,主要是指田径运动会;一种是娱乐性的学校运动会,主要包括趣味运动会、拓展运动会等;一种是综合性的学校运动会,主要是指体育文化节。在传统的体育田径运动会中加入适量的趣味项目,使得运动会有更多人的参与,趣味性更强。现在,学校运动会一般会选择综合性的,以“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文化节,学校领导、师生也十分喜爱趣味项目,所以,近年来我校都一直向着综合性运动会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对传统校园体育运动会加强研究,另外,还要不断挖掘趣味项目的娱乐性带给校园文化的作用,并且注意将其娱乐性广泛地渗透进校园文化之中,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节,让其更好地发挥体育文化的作用。

  构建学校运动会新模式,以“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为指导思想,校园运动会不再是“金牌第一、竞技第一”,而是“健康第一”,让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的人快乐,应该把传统运动会精华留下,并非将所有竞技化项目完全弃之不用,取其精神――勇于拼搏、不断超越。对传统运动会的多种功能进行挖潜和适当地改造,降低竞技运动项目的难度和强度,同时简化和异化竞赛的一些规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只有青少年健康发展,我们的祖国才能强大起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而且是整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以爱与责任,扎扎实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普遍学校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首先在校园内大范围开展体育文化节,以“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为指导思想,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在传统的体育田径运动会中加入不少趣味性的集体项目,取其精华,降低了竞技项目的难度与强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把趣味项目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大量的趣味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让更多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养、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完整评价体系等,强化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以创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

  重要表现方式,而传统的校田径运动会是以“竞技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与当今我国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相制约,并且传统的校运动会也显露出许多弊端,所以,必须要构建运动会的新模式,新模式下的运动会是以“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为指导思想,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更多的学生热爱运动,让学生在校运会中成为主角,所以,新模式下的校运动会必须受学生喜爱,在保留传统校运会精华的同时,加入适合本校学生的趣味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使得运动会更有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活跃校园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了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的“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号召广大青少年广泛参与,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或

  体育文化节,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锻炼效果好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在运动会、体育文化节中,适当地加入了趣味项目,使得传统的、呆板的、少数人参与的运动会成了集趣味性、娱乐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让学生体验到阳光体育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意志品质不断增强。

  校运会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的运动会正逐步改变着过去传统运动会

  的观念――“少数人动,多数人看”,从“竞技第一、金牌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当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在的新模式下的运动会是以“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为前提,在保留传统运动会精髓的同时,加入适量的趣味项目,使运动会更有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体育运动。趣味项目也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邢树强.新世纪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06).

  [2]魏冠华.学校趣味运动会的作用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 2011(04).

  [3]王平.淡竞技、重能力、多参与:论高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4]李冬平.构建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中职学校体育节[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06).

  现代景观设计将重点都放在了凸显功能的普遍适应性上,相似的空间效果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很难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师在对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能凭借叙事景观的方式,利用增强使用者的参与度,激发人们的记忆兴趣以及潜能,保证空间带有动人、深刻的内在含义。在此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符号学诞生和发展,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带动下开始对现代主义景观进行反思,首先,借鉴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及波谱艺术的先进经验;其次通过实践方式的现代主义景观,推动自身的发展;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校园的高速发展,针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成为现在的热点,怎样在大规模创建校园景观的同时,有效的规避校园景观的均质性以及庸俗性,从而达到原真以及创新、可读性以及可塑性的有效统一,是现阶段景观设计最急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叙事景观的定义当成基础,营造了一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维。

  后现代主义能划分为六种类型或者特点:历史主义、直接复古主义、新地方风格、依据自然环境创造、建筑和环境背景紧密结合、隐喻与后现代空间。叙事景观利用延续文脉、利用结构隐喻的方式,创造独特、有趣的,带有记忆性的校园景观,充分的表现了后现代的实质。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带有历史风格景观的复原,更是对其延续,有目的的选取历史文化中主要代表,利用混合拼接、变形结构等方式,将历史文化中的精华进行传承,和现代精神进行有效融合[1]。叙事景观组织场所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对群体性记忆进行高度的聚集、对城市社会进行固话、体现历史以及文化的发展历程,加大人和环境的亲密度。

  叙事景观从环境、文化、场地信息等创造要素中提取符号而且将其进行结合,利用隐喻的方法阐述最新的景观意义,同时也保留了元素之前的意义,不仅让各个元素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让其彼此之间保持关联性,将重点放在了历史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上。

  后现代主义最主要的特征为差异性以及流动性,其最忌讳的是普通平庸以及抄袭,其最看重的是自然、舒适、高雅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将人性经验放在首位,重点强调设计的文化内涵。叙事景观利用故事的形式打造景观空间,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趣味。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为会说话的建筑以及有记忆的城市。一种可以被理解以及阅读的空间文本。后现代景观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为人、空间以及历史文化营造一个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沟通空间。在此目标下,在创造叙事景观的时候,将空间当成可读有趣的文本,将使用空间的人当成故事的演员以及导演,向人们浅浅诉说或者演绎在此片土地上发生的或者平淡或者有趣但是来源于线叙事景观营造后现代景观

  叙事景观重点站在故事的立场上对景观进行理解和创造,进而有助于清楚了解场所中的人文生态实质。更加有助于增强场所的可读性以及人们的参与性,有助于在校园中创造叙事景观。

  校园在环境、文化、场地信息上的地位比较重要,是我们了解自然的主要渠道。自然环境体现了校园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体现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场地为叙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学校长期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存在差异,假如规划设计可以把这些历史以及文化融入到校园的场地中,进一步解校园环境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校园文化,促进了广大师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使用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景观空间景物,在建筑轴线以及景点轴线上科学的对室内室外的空间进行组建,营造具有鲜明特色、趣味各异的场地,而且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核心的体验性的空间序列[2]。与此同时,和古典造园艺术方式以及和自然景观的特色进行有效结合,有效的体现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人和自然、景观和感情、科技和文化的有效统一。以传承为基础,发扬我国的历史文化,把其和现代校园景观进行有效结合。中央广场是教师和学生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同时也是举办校庆以及各种所动的首选地。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使用凸显典型人物的叙事方式,不仅仅统领了中心广场,而且和四周的中心水景区和绿地进行了完美衔接,使用的空间布局方式为开敞型;比如以苏州机电高等职业学院为例将詹天佑塑像当成主景,一来能和主要入口的“逢渠”桥和“眷诚”湖共同体现国内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的业绩,二来充分的体现出广场名叫“志承广场”的主要内涵,从而鼓励广大的师生要学习前人的刚毅不屈,积极进取,为了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进而树立爱国爱校的校园风气。

  打造后现代景观,利用提炼整合环境、文化以及场所等当成叙事要素,利用虚构故事的方式创建景观,将场所当成正文,使用者就是作者,面前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不断变化的、有趣的、能进行延续的成所。此外要密切的关注其人文价值,探求其独特的意义,才可以让人文气息融入进校园景观中,师生们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生活意义以及校园精神。

  [1]张玉奇,严林青,姜伟,夏明星,李超.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构建一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125-126.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踏踏实实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书香校园的特色内涵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如下指导思想: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度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促进全校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书香校园的创建计划及市局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我们将书香校园特色的内容确定在以下方面:

  1、营造书香校园。开展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使他们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

  2、构建和谐课堂。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利用好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写读书日记。师生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在撰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笔记成为师生精神家园。

  4、家校共建。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教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我们要求各班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各班至少达到了一人一书。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各班学生自发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开展借阅管理活动,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各班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加强文化建设,开辟学校读书专栏,用来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使它成为“书香长廊”,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我们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

  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我们用“活动激发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我们提倡学生读名著、看名著、观名著,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每学期由学校教导处牵头,大队部、语文教研组主办“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活动。各班学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学习热情。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广大师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朗诵比赛,不仅有学生参加,而且老师们也积极参与,激发了孩子们的比赛激情。

  为了展示学生丰富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各班在选拔师生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校交流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

  为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培养同学们对绘画的兴趣,每月举办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又使同学们对手抄报有更多的认识。

  按照学校读书活动方案,我们每学期都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节活动总结会,总结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介绍读书经验,通过交流,广大师生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各班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月都对学生进行读书笔记进行星级评比,日记星级评比BG大游,学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的评比,并按比例评出读书之星,连同事迹材料上报学校,学校对“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进行命名。

  由于我们积极实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与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创设书香特色校园上已初具成效:

  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通过各项读书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让他们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通过创设书香校园,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更美了,充满了书香气息。校园里,书声琅琅,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放学回家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更加规范好转了。

  我们志愿申请成立图志学社。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读书效益,促使学风校风的进一步改善,确保校园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填补校园文学领域学生社团的空白,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图志学社,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取励精图志,志在办好文化学习这个学生社团的意思,引申意为我们寄存于校图书馆,志愿在图书馆为广大师生的读书学习服务。校园中的文化学习活动,其主体自然是学生,主要表现形式为发行刊物、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图书展、放映励志电影、举行座谈会等多元化活动。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增强素质,启发思维。我们认为搞好文学社团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加当代大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时事,热点信息有关注,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作用。

  当然这决非是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就能完成的,只搞形式是有害无益的,只会适得其反,而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我们成立社团的最终目的。

  我们图志学社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给广大文学爱号者创造一个可以展示才华的舞台。体现大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为宗旨。我们的口号是“以书会友,以学交友”。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热爱,活跃校园文学创作,以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配合学校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打造校园经典,领军校园文化”成为图志学社的发展目标。

  首先我们图志学社的发展,将对校园文学起到积极作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可以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要把它当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的渠道,把它视为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的途径。

  第二,要以文学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图志学社对广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如邀请校内老师给同学们开文学讲座,拓展学生对文学文化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能力强,表现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开展如“文学讨论会”,校园作文竞赛,图志学社社员外出采风活动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物质及精神上的深层次延伸,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则主要是以体育活动等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力求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能力等良好品质。高校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最有活力与影响力的组织,每次的体育社团活动都以其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所以,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拓展其课余生活,增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并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补充,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体育社团是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体育社团既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与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学生文化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社团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及终身体育理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都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实现的重要途径。体育社团会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为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拓宽其学习领域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他们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体育社团组织的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及竞赛活动等,都加强了学生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同时树立了较强的体育文化意识,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基础。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校园文化支架相互渗透与促进,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思想行为从事人类活动。所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繁荣对于学生的身心及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并植根于校园教育大环境中,而学生社团作为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团体,他们从思想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宣传体育文化,并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中,体育社团的特点就是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这就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体育社团可以更好将校园文化在无形之中进行传播,因此,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普遍的教育性与广泛的适应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在丰富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体育教育在校园教育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而学生体育兴趣也在高涨,体育社团的建立与日渐繁荣就是高校学生体育热情高涨的重要见证。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的数量与类型都在不断增加,体育社团不仅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是学生尽情展示自己体育热情与体育才华的舞台,为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提供了重要平台。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的体育活动都是由体育社团组织的,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贴近,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竞赛,还有体育知识问答竞赛,体育征文竞赛及体育图片的搜集与整理等,这极大的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体育需求,丰富了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其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校园学生社团的开放性,学生很容易进入不同类型的体育社团,而学生在这些社团间的交流与互动都将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并实现“滚雪球”式的快速传播。

  首先,从性质上来看,学生体育社团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又是自发组织成立的,因此它具有双重属性,这为体育社团发挥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作用奠定了基础。其次,从其学生基础来看,学生体育社团由于主要是由学生负责管理,在组织各项活动时更加贴近学生意愿。这样,一方面为体育社团自身进行体育文化传播提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校园管理部门进行校园文化宣传提供重要资料。最后,从其学生的流动性来看,由于学生体育社团是自发参与的,学生的流动性较强,尤其是在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之际,社团成团的变动较大。但是,老成员的离开培养了一批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又为社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思维。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体育社团都将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发挥主力军作用。

  随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日渐显示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像我校这样哈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课程教学以外,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由广大师生直接地、直觉地乃至自发地从事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或提供正当表现个人才华(文化、艺术、体育等)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一个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塑造。

  我校是霍城县唯一一所运用汉语,维语,哈语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基于这样的基础,我校力争彰显本校特色,通过党团少先队班主任等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之中。如我校全体师生在上级领导的部署下积极学习自治区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渗透下发专门的指导意见,领会文件中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稳妥扎实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我校广大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更好的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向学生传达文件精神,通过各部门协调进行师生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板报绘画比赛,演讲诗歌竞赛,参与上级征文竞选等不同形式加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

  然而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阶段,处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以外,能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显得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学校的学生正面临着各种变化环境中复杂思想的侵蚀,如目前国际恐怖组织正打着宗教的旗帜向我们学生渗透“瓦哈比”思想,其目的就是与我们争夺生源,妄想从下一代的身上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所以说我们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地看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如何精心地,小心地,热心地培育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尽管我们如此努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正确的面对我校的现实:本地维哈学生在汉语班级学习的人数较多,这些学生在班级里仍旧处于语言劣势,而我们的汉语教师更多的在乎学生成绩的高低,对他们内心的需要关注度不够;学校开展的活动大部分要求汉语完成,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在公众面前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机遇;青春期的学生身心都承受着剧烈的变化,他们对外界的感应敏感极端,如不同民族学生出现矛盾时,学生总有民族情绪参杂其中,这就考验教师能否俯下身子与学生交心,恰恰个别教师也容易激动,忽视孩子的感受;汉语部的教师双语水平不高,当少数学生理解有困难时也不能及时解答,无法真正达到语言的融合等等,这些现状都需要我们师生正确面对。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滲透和延续。我校根据自治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的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把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工作纳入学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日程安排。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长期运用的相关实施方案,相关领导及责任人监督所有活动的实施与效用。

  现在的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已有较大的改善,他们的幻想和爱好兴趣,已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完全禁锢在课堂上、书堆里,将会使他们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种创造火花遭到毁灭性的扼杀。校园文化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能渲泄他们的厌烦情绪,抑制消极因素的产生,激发他们求知、求乐的欲望。学校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学校可成立校园乐队、文艺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组织。(尤其是尔族与哈萨克族同学在文艺方面的天赋极好)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校园良好气氛的整体与学生兴趣爱好个体有效的融合。

  学校团组织是学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校领导要相当重视学校团组织的建设,选拔多才多艺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青年教师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继续引导和鼓励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办报,增加学校文化亮点;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相声比赛、歌星角逐、摄影展览、书法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舞会;利用校园广播站设“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开心一刻”“我把歌声献给你”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必须变“学本”思想为“人本”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并让学生去表演,他们将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政治课本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把它搬上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演绎,将会受到更深刻的教益。有些物理实验让学生演成“小品”,化学实验变成“魔术”表演,具有趣味的英语课文让学生说成“相声”。这种课堂教学将会妙趣横生。学生在前俯后仰的大笑声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吸收了知识的养料,陶冶了自身情操,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农村学校覆盖广,分布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学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例如:我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哈三种语言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我们学校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情感,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民族之花绽放于我们的校园。通过篮球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学生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确和平安逸的背后更要警醒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及时宣传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的作用BG大游,让各民族学生真正体验良好品德教育形象的魅力,做到有形可循;我们的教学实际同样也需要拥有“汉语强化听力室”以便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应多选择适合双语学生汉语水平实际能力的书报杂志,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教师自主学习双语,争取做到与学生静心交流,平等相处;学校应打造“民族工作室”将各民族文化及艺术杰作展示于其间,如展示维哈汉及其他民族的书籍,伟人,服饰,饮食等等的民俗文化,引领学生体验前辈的劳动成果,激发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总之,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转化传统思想,融入现念,厚积薄发,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发挥各民族同学的长处,督导他们相互交流,互相指引,做到集体的荣誉大家争,同学的困难人人帮时,一个凝聚的集体,一个团结的民族就屹立于他人面前了。

  农村学校本来就是农村乡镇的文化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在几乎为零。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实际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运作距离较远。农村学校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加上社会对学校升学率要求较高,家长对孩子升学期望值过大,这都成为农村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目前,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的考评和考核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及其评估制度,农村学校就无法真正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表演作秀。

  社团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而努力。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班级,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因此,学校的社团规模大小不一,种类多种多样。

  1.学习型。学习型社团以理论学习为主,通过读书会、办刊物、专题讲座等开展活动,社团成员相对比较稳定,一般都是同专业的学生,活动也比较规范,活动质量也比较高,大部分社团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2.兴趣型。兴趣型社团根据广大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成立,社团规模较大,像“书画社”、“摄影社”、“激情篮球社”等等。兴趣型社团不定期地开展活动,对新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成员更新比较快,活动也丰富多样。

  3.活动型。这类社团结构比较松散,以各类文体活动为主线成立,如“礼仪队”、“篮球协会”、“歌舞协会”、“乒乓球协会”等。活动型社团缺乏严密的组织,活动开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有些校内外的活动参加者不仅仅限于本社团成员。

  学生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大事。

  1.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服务学生素质拓展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地位,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和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舞台,调动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社团中,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改进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伴随着形势的发展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在新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就势必要求有一个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问题,有一个转变教育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问题。

  3.学生社团建设,是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校园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和项目。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部分学生无所事事而从事一些对自身发展不利的活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对美的认识、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能为德育创造条件,搭设舞台,提供帮助。在德育教育实施者引导下的学生德育生活的体验、感悟、接受、启迪等身与心的践行,无疑是一个便于操作的教育平台,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研究和创新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尽可能好地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建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