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源于实践 作法值得借鉴——《好新闻的样子》读后感BG大游

  196体育第一次一口气把一本新闻业务专著读完,虽然与朱建华、郑良中素未谋面,但是,首版首印的《好新闻的样子》,不难让人看到好报道的样子、好报人的样子、好报社的样子。

  作为一名阅读者、学习者,同时是一名新闻本领恐慌者,窃以为——《好新闻的样子》以中国新闻奖作品赏析为己任,明确把握了新闻的时代脉搏,巧妙展现了新闻的时代气息。

  该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共有10辑、49个“阅读+”案例,洋洋洒洒42万字。它不是合著者的“二人转”,而是包括他俩以及黄芝晓、赵之泓等新闻传媒界和新闻学术界诸多人士的群言堂。

  好报道兴许是这个样子——平时“写好”新闻,关键时写“好新闻”。好报道没有停留在工作报道层面,而是把工作报道变成具有问题意识的、社会关切的、可传播的、能够推动问题解决的报道;譬如2010年4月27日《长江日报》的《一批游戏机室“游戏”学生》。好报道把工作报道写活了,而且还写出了现场感;譬如2003年8月2日的《武汉为困难户开辟六百空调纳凉点》。饭桌闲聊中抓出好新闻,譬如2005年4月25日的《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落实“规定动作”抓出好新闻,譬如2000年5月28日《武汉晚报》的《王氏兄弟的曲线人生》。

  好报人兴许是这个样子——一生都在与惰性较劲。面对如何报道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新闻大比拼,长江日报社的八名好报人春节刚过便一头扎进武钢,白天散出去采访,晚上集中进行思想碰撞,从立意到措辞反复推敲,仅200字的开头就写了十余遍……如此才有了1990年2月28日的《钢铁“国家队”》。好报人为城市发展“敲边鼓”,譬如1992年7月27日的《车站、码头问事处直通电话何时装?》。好报人推出首篇报道前下乡11次,譬如2012年2月21日《武汉晚报》的《留守儿童第一校名额堪比“专家号”》。

  好报社兴许是这个样子——武汉上空的鹰。像鹰一样始终保持饱满旺盛的干劲,注重重点生产、目标生产、团队生产BG大游,拥有一种看重新闻业务的文化,提倡钻研新闻业务的风气BG大游。要不然,《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何以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要不然,《长江日报》何以夺得如此之多的中国新闻奖?像鹰一样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拼劲,据《好新闻的样子》第74页所述,《140万双袜子的命运》稿件见报当天,当事人扬言要告作者BG大游,让作者“遗臭万年”,而作者大气回应——“遵守了对你的承诺,我就违背了媒体对公众讲真话的承诺,我宁可负你一人,也不能负天下读者。”像鹰一样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正如《长江日报》1949年5月23日《庆祝新武汉诞生》的代发刊词所言“本报将为华中和武汉人民的利益坚决奋斗到底!”

  《好新闻的样子》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敢于直面瑕疵。《试错机会是最好的创业政策》尽管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但合著者在书中坦言——文中“全球首创”“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率先在全国试点”等表述,有一面之词之嫌。

  《好新闻的样子》的确是一本好书,它乐于传道授业BG大游。它指引媒体人从惯性思维中走出来,它勉励新闻工作者同题竞争要出彩,它支持舆论监督要“刺刀见红”,它号召记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它崇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摄影……

  《好新闻的样子》的确是一本好书,它善于回顾思考。它着力于剖析新闻内容生产的“快”与“慢”、“精”与“深”、生产与推广、传播与引导、新闻发现与价值提升、人物报道与典型挖掘等关系,它着力于解读“字字句句都能读出爱”的境界,它着力于诠释“线索是基、事实是本、价值是魂”的规律……

  作为《好新闻的样子》的读者,未必完全透彻地读懂好新闻的样子,也未必能估算一个记者能够走多远。然而,毋庸置疑,在学思践悟好新闻样子的路上,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以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回答媒体融合的必答题BG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