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体育百字新闻大风歌 36年前的一波新闻浪潮

  196体育2018年11月8日,《应城县农民杨小运说: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 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作者胡幼骏(右)、编者张仲彩(中)、被采访对象杨小运(左)在孝感日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再聚首。

  公元1981年,杨小运只是应城县杨河公社卫东大队(后改名为大堰村)六房小队一名二十三四岁的冲头小伙子、一个拖锹当小队长的青年农民。

  几乎一夜之间,这个冲头小伙子成了应城县、孝感地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新闻人物,成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6体育,当选全国第六届人大代表。

  多年以后,甚至名列湖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人物榜。耐人寻味的是,推动杨小运发轫驰誉的,竟是一篇百字新闻和由百字新闻激起的一波新闻潮。

  他们担心包干到户,公粮难催,担心农民惜售、余粮不卖;担心年复一年,大集体积极交售爱国粮的热情骤降;担心责任制带来的粮食大丰收遭遇寒流,落下一个尴尬。

  县委办公室调查组到大堰村六房小队查看收成,在和杨小运交谈中,得知他家夏粮和早稻收割后就完成了8530斤征购任务,家里有余粮,畈里还有11亩中稻和14亩晚稻,估产可收15000斤原粮。

  如果卖粮,还可以向国家超卖1万斤,至于有什么要求,杨小运大约想到了只有人叫你卖,没有人管你买的农村不合理供给状况,脱口而出:只想县里能供应一辆上海永久牌自行车指标。

  不久,公社党委书记夏华树专程到六房找到杨小运,劈头就问: 你能超卖万斤粮? 杨小运笑而作答:只要奖个永久自行车票证,保证超卖。

  当年供职于应城县县委农工部的胡幼骏,是个老通讯干事,凭多年的职业敏感,很快现场采访了当事人,写了一篇小新闻投稿《孝感报》。新闻标题为《应城县农民杨小运说,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应城县杨河公社卫东大队农民杨小运,全家六口人,今年在队承包20亩粮田,定产16796斤,其中包括征购任务8530斤。他是生产队长,农活内行干劲足196体育,8亩夏粮和10亩早稻就收了12400斤,还有12亩中稻和11亩晚稻,长势很好,有把握再收获粮食15800斤。这样一来,杨小运家全年可生产粮食28200斤。

  到8月中旬,他家已交售粮食6700斤,他还打算把超产粮和自留地打的万把斤粮食都贡献给国家,他只有一个要求: 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他向县委办公室的一位干部表示,只要让他买到一辆上海产的永久牌自行车,他愿意先拿出交售两万斤粮食的红券来。

  1981年,上海自行车厂厂长将“永久牌”自行车送到超卖万斤粮的杨小运手中

  1981年9月5日《孝感报》头版以“古越”即古月“胡”的署名登载了这篇新闻稿,编辑部还在稿件下面附了一段“编报人说”: “这位爱国农民的善良愿望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 投稿人、编报人和读者们都抱着同样的心情在期待!”同期《孝感报》还刊登了胡幼骏以“幼骏”署名采写的新闻《看今年的路子,定明年的盘子应城县普遍开展生产责任制的调查总结工作》。

  汉川县一位名叫程金阶的热心读者,大约着实被这位“爱国农民的善良愿望”感动了,他将《孝感报》连同自己撰写的《推荐孝感报两则报道》稿件一并投向《人民日报》。

  1981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古越”的文章,标题依然《应城县农民杨小运说,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同时,《人民日报》还刊发了见于9月7日《孝感报》一则短讯: “应城县委、 县政府明确答复: 超产多、 贡献大的农民杨小运,将买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短讯进而强调: “县委还确定,凡是全年超卖万斤粮的户,都供应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或一台上海产的缝纫机。”1981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标题: 《农民兄弟要“永久”,“永久”工人要尽责上海自行车厂决定向应城县交售万斤粮的社员户提供自行车》。

  新闻稿还同时附上《人民日报》编者按: “农村实行责任制带来全面丰收196体育,农民迫切需要中高档工业品,这是大好事。

  上海自行车厂职工,把满足农民兄弟需要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挖潜革新,增加生产,这也是大好事。

  几千万职工时刻想着8亿农民的需要,诚心实意地支援农业,我们的工农联盟就更巩固、更发展,我们的四化建设就会加快。”«人民日报»编者按很快将杨小运求购“永久”一事提到了“时刻想着8亿农民的需要,诚心实意地支援农业”的高度,成为这一波新闻潮最为震撼的一拨巨浪。

  1981年10月1日《湖北日报》发布新闻: 《应城县政府举行超卖万斤粮奖售大会,杨小运喜购一部“永久”自行车》;《人民日报》10月3日刊发了相应的新华社电讯;1981年10月15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杨小运的要求代表了千万农民的要求196体育,各部门要重视研究如何满足农民需要,陈丕显同志会见上海自行车厂赴应城送车队一行,并就上海与湖北的技术联合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同时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在农民的挑战面前怎么办》。要求全省城镇、工商企业、经济工作者将农民的挑战作为动力,实现新的发展。

  原《孝感报》总编辑、古越新闻稿的编辑张仲彩事后说,这篇246个字的好新闻,是我从一位资深编辑“处理”掉的废稿堆中抢救出来的。我着手核查、验证,并配上“百字文”,于1981年9月5日在《孝感报》头版刊出。

  诚如当年《报通讯》一篇述评的形容: 它像爆炸了颗“”似的,在它的“冲击波”下,引起工业、农业和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当初由《孝感报》首家刊出的那篇短稿,经读者强力推荐,《人民日报》于9月18日在第4版全文转载,并在随后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先后推出相关内容的后续报道21篇、图片新闻1篇、言论6篇。

  香港《文汇报》和合众国际社也编发了这则“小县新闻”和相关评论,一篇短稿引发了一场新闻大戏。

  张仲彩所说“新闻大戏”堪称一波关注杨小运,关注农业196体育、农村、农民的新闻潮。首推浪潮的那篇百字新闻堪称一个时代的大风歌。

  编辑/时讯君微信号:wxb593406506【爆料有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